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團緊盯實戰轉型勇奪“金盾牌”( 1 / 6 )

發佈時間: 2017-05-11 16:27:5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雷 時曉磊    責任編輯: 李智
分享:
緊急號令。盧炳廣 攝


從當年的新裝備,到如今的老夥計,他們緣何20余載“寶刀不老”?團政委于飛的總結只有兩個字:人才。其實,從接裝那天起,他們就擔負起了兵種部隊人才種子基地的重任,6次分流為空軍輸送近300名骨幹人才,30余人走上師旅團級領導崗位。

人才分流不斷流,向外輸血更造血。他們把人才放到與戰鬥力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考量,一批大校軍銜的技術專家,跟著部隊遂行任務,上高原、入大漠、走邊陲,紮在一線保障兵器、帶教徒弟,官兵親切地喊他們“大校保障班”,可有誰知道他們都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讓自己的想法在戰鬥力末端開花結果。空軍級專家、高級工程師周建奮,面對剛剛到手的新裝備,邊學邊幹邊總結,編寫了20余種裝備的學習教材和使用手冊,發現和改進的技術問題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高級工程師席吉虎的名言“不敢同第一較量的人,永遠爭不到第一!”他敢於創新不畏權威,多次在重大任務關頭獨立排除臨戰故障,成為外方專家都嘆服的“兵器通”,被空軍授予“刻苦鑽研新裝備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一般故障不出連、複雜故障不出營、重大故障不出團”,已成為該團兵器保障新常態;“團有專家、營有骨幹、連有後備人才”,人才梯隊初具雛形;科研革新成果獲獎20余項,士官搞課題攻關、帶幹部徒弟已不算稀奇。

戰略轉型,人才為本;才盡其用,融合製勝。接裝20多年,團黨委18次被評為先進,團19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主要得益於人才這個戰略資源。團長劉志平告訴記者,近些年該團多次與兄弟部隊角逐比武競賽場和實彈射擊演兵場,雖然裝備明顯劣勢,卻能屢次奪魁。敗中求勝、險中求勝,靠的就是融合!

“指揮人員懂技術,技術人員懂戰術,保障人員懂系統!”高工周建奮深有體會,每次大項任務都是自己和團長住一個野戰帳篷,方便有問題隨時交流;每次戰術研討會技術骨幹必須參加,什麼目標用什麼戰術,技術人員説了算!

轉型,讓他們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把目光瞄向更為高遠的空天,跨專業、跨領域甚至跨軍種學習研討,人與人之間、裝備兵器之間、火力單元之間、兵種部隊之間系統融合越來越緊,與實戰的距離也越來越近,鍛造空天鐵拳,一個新型團隊正在崛起。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