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導彈某旅該高級工程師包進:忠誠鑄就的“老工匠”

發佈時間: 2017-05-05 16:46:07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姚苑 宋巍    責任編輯: 韓淑媛

機務官兵齊心協力為戰機加挂導彈 李小豐 攝

人物簡介:包進,山東煙臺人,1961年出生,1978年入伍,1981年入黨,空軍大校軍銜,專業技術四級,空軍級專家。個人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得軍事理論研究成果獎6次、軍隊科技進步獎3次,參加輪戰駐訓、奧運空中安保、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共計30余次,連續4年作為空軍專家組成員參加實彈演練。

中國網新聞5月5日訊(通訊員姚苑 宋巍) “包總”名叫包進,他曾是中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總工程師,2012年,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後,在旅技術科擔任高級工程師,可官兵們還是習慣的稱他為“包總”。這既是“尊稱”也是“愛稱”,尊的是他38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愛的是他為空軍導彈武器系統的發展和建設做出的傑出貢獻。他被官兵們譽為某型國産導彈武器系統的“老工匠”。

在包進看來,工匠精神有兩種。一種是研究創新開拓,攻克非凡的難題;另一種是年復一年,始終如一日的堅持把工作做到極致。每一天,工作了38年、已經是空軍級專家的包進,都在踏踏實實的做著這兩件事。

一次選擇,終身的承諾

導彈,素有“和平之盾”的美稱,包進便是一個和平年代的鑄盾之人。恢復高考的那年,正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入中華大地的年代,商人、企業家正悄悄地獲得“英雄”般的光環。和平時期,誰來保衛走向富裕的國家?包進的選擇,正是對時代命題的回答。

這次選擇,成了他終身的承諾。入伍38年來,包進始終不忘“當兵就要當個好兵”的諍諍誓言。不斷校正自己的人生航標,堅守在自己熱愛的地空導彈裝備保障戰線上。

前些年,他曾被任命為旅副旅長,這個多少人羨慕的位置,但他卻只幹了半年就找到領導要求辭職。面對包進的請求,領導勸他仔細想想,包進説得很坦然:“行政幹部的瑣事太多,還是搞技術心裏踏實,而且幹技術活更能發揮自身的優勢。”最終領導拗不過他,只好讓他“重操舊業”,同意了他的請求。他先後擔任過操縱員、工程師、副旅長、總工程師,再到現在的高級工程師,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能堅持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從未減弱他對地導事業的癡迷。

包進常説:“導彈命中的是靶子,凝聚的是官兵的熱血。”為了讓每一枚導彈準確命中目標,他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那年,包進帶領官兵參加接裝培訓期間,正值裝備試驗定型攻堅階段。雷達指控車開機後,制導雷達發射機默認處於“輻射”狀態,雖然不影響訓練,但在實戰中,敵人可以通過輻射的電磁波準確判定其地理位置,還會提前暴露雷達頻率。為解決這個難題,他對照發射機原理,一條電路一條電路跑,一個元件一個元件過,潛心鑽研,最終找出問題原因。他將自己的觀點向工廠專家作了闡述,建議把默認狀態改為靜默狀態,工業部門認為分析準確,在後來制導雷達生産過程中作了改進,顯著提高了兵器的電子防護能力。

該旅換裝某型導彈武器系統初期,包進負責武器系統部隊試用工作,他以高度負責態度的和一絲不茍的精神,組織技術骨幹認真驗證部隊使用中存在的裝備問題,研究改進措施。為裝備廠家提供了100多個問題和改進建議,通過問題歸零,完善了兵器性能,提高了裝備的可靠性,也在後續改進型裝備研製生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為車子、房子、票子奔波忙碌,但包進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向著打贏的路上默默地堅守著,他這種“倔強”和樸實,讓人看到了一名大國工匠對國防事業的無比忠誠。

一份責任,永遠的追求

 2010年,包進因工作出色被確定為空軍宣傳典型,鮮花與掌聲絲毫沒有放緩“包總”前進的腳步,反而增強了他潛心研究的動力,數年如一日的辛勤汗水澆灌出了“裝備通”,“包打天下、知難而進”的名頭越叫越響。

可包進清楚地知道:這不是一個頭銜,而是一份厚重的責任。關於“責任”二字,他是這樣闡釋的:“隨著武器裝備資訊化程度的提高,絲毫的大意和馬虎就會導致武器癱瘓。檢查工作的高標準、高起點,注重從程式化、規範化入手,確保武器裝備處於良好的戰鬥狀態,這是我們從事軍事技術幹部的永遠追求。”

一次,包進隨部隊駐紮在西北某地,進行新裝備打靶訓練任務。在檢查發射車標校的過程中,他發現尋北誤差超差。導彈發射高度精密,尋北稍有偏差,就影響導彈準確度。他一方面給兵器廠家聯繫,詢問引起超差産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一方面親自進行反覆標校。酷夏的戈壁,地表溫度高達50多度,他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在茫茫戈壁上,艱辛地進行標校。兩個星期後,他終於找到了解決超差的辦法。可再看他的臉,除了眼睛戴墨鏡的地方白些,其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官兵們笑著説:“包總這是和熊貓唱反調。”

離開領導崗位後,大家都覺得他該有的榮譽也有了,也不再當領導擔責任,可以閒一閒了,可誰知他卻更忙了。作為該旅出差執行軍事任務最多、累計時間最長的人,他一年中出差多則7、8個月,少的也有3、4個多月。“紅劍”、“藍盾”系列演習,原總參、總裝組織的涉及某型導彈武器系統的各類演習演練和裝備研究任務,都有他的身影。這些任務名稱聽起來簡單,但是沒有親身經歷,很難體會有些任務過程中的環境之艱苦、工作之繁重。

那次部隊外出執行某演習任務,部隊駐紮的是千里無人區,寸草不生,遍地全是黑石頭。白天地表溫度高達50多度,帳篷裏熱得根本沒法睡,晚上幾乎都是沙塵暴,鋪天蓋地好像要將營帳連根拔起。打靶前幾天,包進中暑了,嘔吐、拉肚子,折磨的他連著幾天晚上沒睡好。但是白天包進還是帶病堅持工作,帶領官兵進行打靶課題研究,在一線保障裝備。這樣的事例,在包進身上還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包進的強烈的責任心,才有了發射場上一次次高唱凱歌的喜報。

一個崗位,38載的堅守

一位哲人曾經這樣總結人的成功之道:“智商”是基礎,“志商”是關鍵。所謂“志商”,指的是一個人的毅力和意志力。放到技術領域,一個人的“志商”高低,取決於一個人能夠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

包進從軍38載,幹技術33年,整天與枯燥的兵器原理打交道,正是憑藉甘坐“冷板凳”的“志商”,才取得一個個成績。對此,有人不太理解,問他:“你現在已經不是領導了,該講究一下生活品質,何必把自己折騰的東奔西走,五十多歲的人還兩地分居。”包進卻經常説:“在技術崗位工作,更能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價值,看到自己喜愛的兵器裝備健健康康的,才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到退休的時候,看著中國地圖,回憶自己曾為我國地導裝備建設南征北戰的歲月,那將是無比幸福的事。”

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輕輕鬆鬆地工作、瀟瀟灑灑地生活就是幸福;而包進認為,在熱愛的工作中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價值,看到自己喜愛的兵器裝備這個“寶貝”健健康康的,才是自己最大的快樂。作為空軍級專家、高層次人才,他始終不忘初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防空武器的發展和對年輕技術人員傳幫帶上。

某型裝備過了保修期後,上級在包進所在旅進行軍民一體化保障的試點工作,探索一種新的保障模式,相當於摸著石頭過河。包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潛心研究維修任務層級界定標準,帶領技術幹部對每個裝備部件的維修方法進行確認,完成了該型裝備三級維修任務界面劃分,成為了空軍該型系列裝備部隊裝備維修工作的重要依據。幾年來,他還緊密結合裝備使用實際,開發了某型裝備3套技術保障系統,編寫了50余萬字的《某型裝備故障維修集錦》,1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已通過科技成果鑒定,為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和技術人員排故、學習提供了很大幫助。他先後培養出的100余名某型裝備培術骨幹,如今,有的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成為兄弟部隊的技術砥柱,其中13名還成為了空軍保留技術骨幹。

一枚枚呼嘯蒼穹的導彈上,沒有包進的名字;一次次成功打靶的狂歡中,也顯不出包進的輝煌。但導彈也是有靈魂的,它們會體會到包進的快樂,更會銘記他38年的忠誠和堅守。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