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藍天的“象牙塔” 空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學員

發佈時間: 2017-05-05 16:01:18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康凱 陳更輝 等    責任編輯: 韓淑媛

空軍首批“清華班”飛行學員在石家莊飛行學院首次高教機單飛。 

中國網新聞5月5日訊(通訊員康凱 陳更輝 羅爾文)清晨6時05分,清華大學操場上嘹亮的口號聲喚醒了嶄新的一天,30多名男生的集體晨練步伐為清華校園奏起了堅實的鼓點。也許沒有普通地方大學生浪漫的幻想以及説走就走的任性,有的卻是鐵一般的紀律,求知的渴望,以及對飛行的嚮往和追求。

作為空軍“雙學籍”飛行學員,他們分別在北大、清華、北航3所高等學府完成了公共基礎課和航空航太工程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其間,他們還在暑假到空軍航空大學進行跳傘、射擊、野外生存拉練等飛行學員的必修軍事課目訓練。隨後,他們回到空軍航空大學進行航空理論學習和飛行訓練。

如今,他們拿到了加蓋軍地兩所大學印章的本科畢業證書。獨特的“雙印”畢業證,見證了空軍利用地方優質教育資源培養高素質複合型飛行人才舉措,取得首個實質性成果。

地方學府裏的飛行學員

午後,陽光灑滿北大未名湖的湖面。航太英雄楊利偉與飛行學員們來了一次燃情勵志的對話。圍坐在草地上,楊利偉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一名有志青年從飛行學員走向航太員的歷程。

在北大就讀的飛行學員牟濤激動不已:“您一直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您能跟我們分享下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看到現在的你們,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楊利偉説,“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飛行無小事,都很重要。但是在我看來,尤為重要的是信念,求飛、精飛的信念。你們是國家培養的高端飛行人才,飛行的道路崎嶇坎坷,但是只要堅定飛行的信念,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有朝一日你們一定能馳騁藍天。”

北大、清華、北航,3年時間,地方知名學府的校園裏,他們制訂學習計劃,結成學習小組,自習室、圖書館、實驗室、講座禮堂裏隨處可見他們提問、研究、討論等孜孜求學的身影。高等學府的知識灌溉和文化洗禮,為將來的軍事飛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員劉傑夫看來,清華的學習生活是緊張充實的。“我們這三年既要完成清華航太航空學院本科生前三年的課程,又要完成軍校飛行學員所必須的一些課程。而這一切,都要在軍校學員一日生活制度的框架下進行。”

大多數情況下,劉傑夫們的一天會這麼度過:早晨6時起床,在紫荊操場隊列訓練或者體能訓練,30分鐘帶回,穿衣洗漱,整理內務,打掃衛生。7時20分,學員隊內設的軍人委員檢查內務,其他學員早餐、上課。上午8時到12時10分,下午1時20分到17時20分是正課時間,有課的學員上課,其他學員自習。晚上一般為自習,有的晚上也要上課。10時晚點名,熄燈後有學習需要的繼續加班學習。

此外,每週兩節的航空體育課裏,力量、耐力、速度以及種種專項訓練為飛行打下基礎。良好的身體素質為他們爭取了額外的聲譽,他們多次參與校內外的體育賽事,拿到過首都高校長跑節,北京高校校園越野賽等活動的團體冠軍。

除了體能,提升航空航太領域的專業素養也是他們的成長點。他們常去圖書館,也喜歡與那些號稱“真人圖書館”的教授、老師以及各界精英們交流。

2014年暑假,他們來到北京國際航太員論壇。各國的100多名航太員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航太航空領域的重點課題。在這裡,他們聆聽了中國女航太員王亞平現場進行“太空模擬授課”。

這堂題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的課程正是學員熊一舉的導師、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高雲峰教授專門為她準備的。為了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熊一舉和其他學員一起自報家門,跟她探討起航空飛行中的相關問題。女航太員不但解答了他的相關問題,還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學習情況。臨走時,她説:“年輕的追夢人,以後祖國的天空一定會留下你們的足跡,加油!”

從北京市萬米長跑榮獲團體第一到全國大學生越野挑戰賽摘得桂冠;從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初露鋒芒到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斬獲殊榮,他們用實力詮釋著軍地聯合培養模式的重量與價值。

無奮鬥,不青春

 “這麼多年你拋家舍業,來到茫茫戈壁,值得嗎?”“當我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見眼前的一片繁華的時候,我真的值得了!”這是清華話劇《馬蘭花開》中“記者”採訪鄧稼先時的橋段。作為鄧稼先的飾演者,學員武雲坤説:“鄧稼先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嚴謹創新的科學精神、默默無私的奉獻精神詮釋的是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創業、勇攀高峰的家國情懷,我今天飾演的是他,但是明天我要成為像他一樣的棟樑之材。”

在清華學習的最後一年,他們接到一個學習任務,製作一架人力飛機,由學員們自我設計、選材、製作、試飛。這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可以説是對他們三年學習航空航太知識的綜合性檢驗。學員勞祖耀説,“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飛機構造、飛行原理等知識,多方查閱資料、訪問相關人士,在航模愛好者的幫助下學習如何製作零部件。”在地下車庫的工作間裏,他們從分析計算到製作模型、強度試驗、最後到試飛員的挑選。雖然最終結果不盡人意,但這一過程本身足以讓他們對飛行、飛機、飛行員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三年知名學府的沉浸式學習生活,對他們的學科基礎、學習能力、人文素養、探究精神、思維視野都有很大好處。劉傑夫説,學會學習使他們能夠高效快速地領會新知識;人文素養賦予強大而有韌性的內心,在未來特殊的飛行生涯裏,可以樂觀積極去面對壓力和困難;科學研究的能力讓他們在未來戰法研究時具備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手段。

空軍航空大學一位專家表示,“在保證能飛的前提下,這使飛行學員學到更多文化知識,形成一種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更加冷靜、從容、全面地應對飛行和作戰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使學員中途停飛,也是一名專業素養很強的人才。”

2015年6月,他們從地方高校轉入空軍航空大學開始初教機階段的學習訓練。半年的航理學習為他們積累了理論基礎,而體驗飛行、跳傘、射擊等課目的訓練使他們的軍事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一開始軍校更大強度的體能訓練會讓一些學員不適應,“三千四百單雙槓,旋梯固滾小五項”,這些貫穿在每天的訓練裏。“真要説困難,那就是飛行的時候。”學員勞祖耀説。經歷過三年的理論學習與各項放飛前的訓練,到了真正起飛的時候,勞祖耀的身體出現了不適。檢飛第三天,技藝精湛的師傅帶領勞祖耀連著來了三個特技飛行,第三個特技飛行時,師傅飛了全套特技動作,勞祖耀忍不住把早餐吐了出來。

“從踏上飛行員這條路開始,我就知道這條路沒有那麼好走,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從同一個起點出發,在一個個岔路口分離,這就是飛行員的成長道路。”那年,在報考的7萬多人中,勞祖耀從多輪嚴格體檢面試中脫穎而出。

起落的單飛訓練,教員鼓勵他,“你放心大膽飛,你這技術沒問題!”勞祖耀最終在副部隊長的把關下通過了考核,飛向了藍天。

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上午10時18分,隨著最後一架初教-6型飛機平穩著陸,他們在空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順利完成單飛,這標誌著他們已初步具備獨立駕機的飛行能力。勞祖耀很激動,能走到今天,他一次次跌倒,一次次蛻變,背後支援他的不是別的,是信念與堅持。有了這段經歷,勞祖耀的心態成熟了很多,他意識到儘管天賦決定了飛行的上限,但通過努力終將能變成更強大的自己。

雙學位:向知識智慧型飛行員轉變

 “選擇藍色,就選擇了雄鷹的本色,理想插上翅膀,懷抱撫愛山河……”6月30日上午,在激昂的空軍航空大學校歌《藍天召喚我》的歌聲中,空軍航空大學2016年學員畢業典禮拉開帷幕。眾多畢業學員中,空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學員順利完成初教機階段訓練,拿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分別與空軍航空大學共同具印的畢業證書。畢業典禮上,空軍機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軍地領導和部分學員家長代表一同見證這個時刻。

1000多個日夜,複雜的計算公式,深奧的航空理論,初上飛機的身體不適,各種各樣的心理落差,他們不曾放棄。在總部畢業聯考中,所有“雙學籍”學員以全部達優的成績交出了答卷。他們每人平均飛行80小時,初教機成才率高,5名學員被評為尖子學員,16名學員被評為優秀學員。

在學員結業座談會上,曾在北大學習的胡任重説:“我喜歡金一南的《心勝》。心勝,並非勝利的全部,卻是邁向勝利的第一步。我時刻以任重二字告誡自己。”

空軍航空大學針對“雙學籍”學員特點,在優化教學資源,改進培養模式的同時,提高教學起點,正向遷移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他們精減課程門數,選用適合學員實際的國家和軍隊精品教材,真正把最有價值的課程確定為核心課程,併為飛行學員留出更廣闊的自主空間,提供更多的展示個體素質的舞臺。

飛行訓練中,該部把飛行安全習慣養成、鍛造果敢潑辣作風貫穿全過程,多次進行模擬機訓練、lock-on模擬對抗賽,穿插航理法規、座艙設備、空域使用等考核測試,引導學員們在“模擬飛行”中找尋靈感,在“體驗飛行”中探索出路,在“單獨飛行”中突破自我,增添了學習飛行的興趣,讓學員既要“學會飛行”,又要向“會學飛行”實現轉變。該部主任孫兆福説:提高飛行人才精英教育屬性,推動飛行人才由技術技能型向知識智慧型轉變。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葉靜漪説:“這批學員是軍民融合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典範,是地方高校為軍隊服務、拓寬人才培養範圍、創新軍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