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4月20日訊 海軍潛艇學院有一支勇闖龍宮的士官隊伍——潛水保障分隊。隊列裏,他們是普通一兵,昂揚勃發。講臺上,他們是士官教員,傳道授業。大海中,他們是潛水員,在“水下軍旅”追尋著中國夢、強軍夢。
處理水下訓練險情
在潛艇學院組織的一次潛水專業海上實習中,上士劉國強作為戰位長,負責組織15名學兵進行水下40米重潛水訓練。
“涌浪太大,請求上升出水!”電話播報器裏突然傳來學兵急促的聲音。劉國強聽得出來,這名學兵已經慌張,他趕忙回答:“馬上出水。”
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式上升,學兵剛到水面露了個頭,電話裏緊接著傳來“嘔”的一聲。此時,劉國強立即判斷,由於涌浪太大,學兵在全封閉的頭盔裏嘔吐了。而如果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原本就經驗不足的學兵必定更加危險!
毫不猶豫,劉國強拿起救生衣往身上一套,一個猛子扎進了海裏。遊到這名學兵身邊,他一隻手把住纜索,一隻手用力將學兵拉到升降板上。重達76公斤的潛水裝具,連同一個70公斤的人,硬生生被劉國強“撈”了上來。
“海恩法則”裏的隱患
在潛水保障分隊會議室的墻上,用藍色黑体字貼著“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都有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一次,四級軍士長馬濛濛接到命令,為某潛艇焊補水櫃破漏。水櫃對潛艇而言是一個極為關鍵的設備,只有通過向水櫃注、排水,艇體才能下潛和上浮,而水櫃一旦破漏,就意味著潛艇失去上浮能力。
初春的海水乍暖還寒,剛下水不到5分鐘,馬濛濛就感覺手腳凍得發麻。然而,從找破漏點到一點點焊補完成,他卻在水下足足待了3個小時。焊完後,馬濛濛又從頭到尾耐心地檢查了一遍,直到確認無誤後才上浮出水。
上岸後,脫下潛水服,他紅著眼圈,哆哆嗦嗦地坐在地上,發白的嘴唇之間半晌沒能擠出一句完整的話。
“第一頭水”的責任
潛水保障分隊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一次執行任務時,“第一頭水”總是由他們自己的隊員先下,比如組織潛水訓練,戰位長總會在所有學員之前先下水。這不是為了搶風頭,而是要檢驗裝備完好度,摸清未知的水下環境。
一次在我國某海上石油工程水下施工現場,經驗豐富的馬濛濛受命下“第一頭水”,負責到預定位置固定繩索,為後續作業人員“鋪路”。
原本順著粗圓的鋼柱下潛就能到達指定深度,可潛到40米時,流速明顯增大,馬濛濛頓時覺得環抱著鋼柱的雙臂使不上力氣,整個身體在暗流的推動下幾乎“飄”了起來。
“一定不能松手!”馬濛濛暗自嘀咕。此時若是松手,就會“隨波逐流”,輕則任務失敗,造成後續工作無法進行,重則身體永久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作為有十餘年經驗的老潛水員,馬濛濛深知這一點,他設法尋找鋼柱上海生物生長密集的區域,以便找到更好的著力點,然後一寸一寸地艱難下潛。
終於到了預定的橫樑區域,馬濛濛用雙腳夾住稍細的橫樑,長長地喘了口氣,看看深度表:56米。他從潛水服上取下繩索,繞橫樑牢牢固定,而後通過電話向水面指揮員報告:“入水繩已固定好,請示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