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4月20日訊 “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授權受理國家發明專利4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篇……”走進某潛艇試訓基地驗收部工程師黎瀟的辦公室,墻上的獎狀、榮譽證書,讓人猶如走進一間榮譽室。誰曾想到,這是她擔任該部倣真分析室牽頭人僅僅4年取得的成績。
2001年7月,高考結束的她在志願書上填上了海軍工程大學。扛槍當兵這個願望對於從小有著軍人情結的她終於實現了。而軍隊院校的四年摔打磨礪,練就了她一股永不服輸的女漢子氣概,練成了他們部隊資訊化建設的領頭人。
畢業到部隊後,黎瀟正趕上驗收部從單純的裝備品質驗收向“戰鬥力生成驗收”轉變的關鍵環節, 而她接手的就是驗收試驗倣真的建設任務。
“把以往海上無法進行的外場試驗項目搬到電腦上,進行內場倣真推演,所獲數據比以前的推理所得更客觀全面。”黎蕭敏銳地意識到倣真試驗不僅直接影響裝備驗收的品質效益,對於該部整體試驗能力提升也有重大影響。
全新的試驗領域,高超技術要求,黎瀟迎難而上。從此夜深人靜,宿舍昏黃的燈光、桌子上堆滿的書籍和資料和一個忙碌的身影成為同事眼中不變的風景。
兩年時間,黎瀟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用到了業務學習上。為了建成一流的倣真實驗室,她先後調研了青島品質監控站、指揮學院海戰實驗室、航空工程學院飛行倣真技術研究所等軍內外多家單位,向專家、教授求經驗,學做法。為了掌握倣真學領域的新資訊、新動態、新技術,她帶著實驗室建設問題需求又重新考入國防科技大學攻讀碩士。
回爐深造期間,為了讓自己的研究方向與部隊實際需要接軌,黎瀟每年都請假回到部隊,深入一線參加科研試驗任務,撰寫多篇論文,數十篇學術文章。她提出的《基於某型裝備外場實驗數據的互動式模式試驗方法》探索出了一條基於試驗數據建模的新路子。
2011年,隨著“某型裝備品質驗收試驗倣真分析系統”項目的啟動,剛研究生畢業不久的黎瀟被選拔為倣真分析室牽頭人。
萬事開頭難。擺在他們團隊面前的是這樣一個局面:缺乏試驗器材和配套教材,沒有現成的試驗流程與參考標準,倣真技術的手段積累更是一窮二白……
面對時間緊、難度高、經費控制等多方面要求,黎瀟帶領課題組成員日夜奮戰。這時,黎瀟深厚的倣真專業知識,過硬的業務能力讓她的小組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先後完成17大類120余個倣真模型,50余個評估算子的構建和編譯,搭建了驗收試驗模型庫,並首次提出前置約束建模方法,解決了潛艇結構模型、技術模型等統一建模與整合難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14年,南海某海域,硝煙瀰漫,一場實兵對抗演習劍拔弩張。演習前黎瀟帶領技術小組利用自主研發的“合成試驗支援平臺”,將戰場環境、兵力部署、後裝保障等要素融合,模擬出逼真的戰場實景,藍軍的動向意圖盡收眼底,紅軍從容排兵布陣。演習中,技術小組將生成目標、海洋環境、兵力注入到實裝,提供更接近真實戰場的環境,在各種臨界條件下考驗裝備的戰鬥效能。演習結束復盤時,藍軍指揮員豎起大拇指讚嘆道:“一個女娃把戰爭搬到了實驗室裏來打,真是了不得。”
作為倣真試驗的帶頭人,黎瀟深知艦艇裝備在未來體系作戰中的適應性和貢獻率關係到海軍武器裝備發展的方向,是戰鬥力生成的關鍵要素,如果利用倣真技術進行評估既節省裝備資源又提高試驗效率。
為此,黎瀟帶領她的課題小組走進了國防科大倣真工程研究所,與他們一起圍繞艦潛機聯合反潛實兵演習任務背景開展作戰試驗推演技術攻關,研發了“作戰試驗概念推演系統”、“潛艦作戰環境倣真平臺”,實現了實裝試驗、模擬試驗和虛擬試驗相融合,期間共有4套作戰推演系統得到調試、3類作戰試驗方案得到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