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雷達旅打造“精神名片”提升全面建設水準的做法

發佈時間: 2017-04-20 14:46:5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辛聞    責任編輯: 仝選

中國網新聞4月20日訊 歷史尋根,文化塑魂。伴著盛夏的暑氣,記者在北航某雷達旅了解到,該部在長期的建設實踐中孕育形成的以“燈塔”“老井”“一棵松”等為代表的“精神名片”,鑄就了忠於職守、艱苦創業、精武衛國、追求卓越的精神,成為人民海軍精神的一部分,官兵躬身踐行,忠誠使命,把紅色基因內化於心、外化于形,為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燈塔精神”——任憑風吹浪打 我自守島不動

在黃海某海島上,矗立著一座高13米的燈塔。該燈塔于1899年建造,100多年過去了,歷經日曬雨淋,看盡潮起潮落,這座燈塔依然屹立在島上,陪伴著守島官兵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與燈塔緊挨著的雷達站1953年建連,60多年來,一代代官兵紮根海島,在島上建起了營房、建起了碼頭、建起了雷達陣地,形成了“常備不懈、無私奉獻、團結拼搏、海島建功”的“燈塔精神”內核,被譽為“黃海第一哨”。

下士路金龍,他和同批分來的4名戰士上島時,大霧中夾帶星星小雨,霧帶鹹味,雨也是腥的,不一會兒身上又濕又黏,他們臉上的笑容沒了,心頭籠罩了濃濃的“雲霧”。

單位領導把他們帶進雷達站的榮譽室,講述老一代海島兵以島為家、以苦為榮、團結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戰士們聽後胸中頓生神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説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這兒正是我們最願意守衛的地方。”

如今,身為炊事員的路金龍綜合表現一直在同年兵中排在前列,去年底被評為優秀士兵。

島上風硬、霧大、潮濕,然而艱苦沒有削弱他們戍邊報國的戰鬥意志。該旅大力弘揚“燈塔精神”,以“平時就是戰時,值班就是打仗;開機就是戰鬥,戰備就是衝鋒”的戰鬥姿態,時刻警戒著祖國海空。

“老井精神”——守海空無怨無悔  居高山甘願奉獻

1970年夏,雷達站在遼西北某地組建,吃水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在站黨支部號召和帶領下,官兵們克服重重困難,短短的5天就打出了第一口井。40多年來,官兵們先後自打了7口淺水井,但一直無法解決菌類超標、硬度高等水質差的問題。近年來,旅黨委先後為連隊新打了深水井,安裝了凈水設備,至此,全站官兵終於告別了自壓式水井,真正用上了水質優良的甘泉水。而這口老井,也好似一位無言的歷史老人,它激勵著一代代官兵傳承艱苦奮鬥、永葆本色,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老井精神”,爭當“雷達尖兵”。

連隊定期開展傳承“老井”精神的文化系列活動,每年的8月,站裏退伍老兵們都主動回到連隊,與現役官兵一道講站史、憶傳統。

新的歷史時期,旅黨委以“老井”為鏡子,把服務基層、幫營帶站作為踐行“三嚴三實”的著力點,戮力強軍興旅。

旅黨委機關主動作為,把溫暖送到每一名官兵的心窩裏。他們每季度帶領機關人員深入基層辦實事,解決了部分基層單位營房綜合治理、新建了家屬臨時來隊住房、為所有基層單位聯通了綜合資訊網。一系列舉措激勵官兵紮根高山海島,獻身雷達事業。

“一棵松精神”——紅心向黨如磐石 山高水寒志更堅

在膠東某雷達站駐地,一棵枝繁葉茂、挺立在懸崖邊上的松樹格外引人注目。這棵松樹的樹齡和建站歷史差不多。當初,在地勢險峻、亂石成堆的山頂上,官兵們以為這棵松樹苗遲早要夭折。沒想到,風風雨雨48年過去了,這棵樹非但沒有枯死,反而枝繁葉茂,一派生機。如今,這棵松樹被官兵們賦予一種“永不怕苦、永不言敗、永爭第一”的精神內核。這裡的每一代官兵,也像“一棵松”那樣無畏于自然條件的惡劣,無畏于生活條件的艱苦,默默地守護著祖國的天空。

該旅總結出了“創一流方顯男兒志,爭第一山高我為峰”的“一棵松”精神。他們自行組織話站史、凝站魂、樹站風、銘站訓、唱站歌,讓傳承紅色基因,紮根高山海島,激發他們“苦幹不苦熬,苦中有作為”的奮鬥激情。黨支部結合官兵的特點,開展“松”字系列文化活動,幫助官兵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操。

“爭第一、創一流”的精神也成為全旅官兵踐行強軍目標,躬身實踐人民海軍精神的內生力量。2016年11月份,某型雷達天線轉盤故障,為儘快恢復戰備,黨員幹部衝在前,冒著大雪,在零下1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奮戰2個晝夜,修復了裝備,及時擔負戰備任務,再次為連隊情報優質率立下新功。建站50多年來,官兵們與寂寞孤獨相伴,與雲海電波相映,與風霜雨雪抗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多次出色完成空情保障任務。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