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滬東中華造船廠:多艘先進戰艦從這裡起航

發佈時間: 2017-03-24 14:03:31    來源: 解放軍報    作者: 倪大偉    責任編輯: 劉峻淩

三代工匠人焊鑄大國重器

“上軍品施工,必須由他培訓考核通過。”這是滬東中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享有這個“待遇”的,就是“焊神”張翼飛。

在滬東中華,提起由張翼飛領銜的“良工巧匠”,無人不曉,因為他們個個都是傳奇。

記者走進以張翼飛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手背上因燙傷而留下多處細小疤痕的“焊神”,正率領團隊開發研究自動化機械焊接設備,如果可以投産,將成為船舶建造業上的一項革命性創新。

他曾創造過一個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一口氣焊完一條8米長的焊縫,整條焊縫沒有任何缺陷和介面。一般焊工能焊接三四種材料已屬“全能冠軍”,而他卻掌握100多種焊材的焊接技術。

如今,做了幾十年的師傅,張翼飛已先後帶出7個全國技術能手,6個省部級勞模,18個高級技師。其中,他的徒弟秦毅成為了中國殷瓦鋼焊接第一人。

焊好每一條焊縫就是在守護工匠精神,這是秦毅的座右銘。為了練就硬功夫,他的大部分時間都鉚在焊接一線。

一次,為了攻克一條長47米的單折邊列板手工焊的難題,秦毅通過對電流、焊接速度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就連吃飯時也經常拿著筷子模倣焊條在空中比劃,最終摸索出扭動施焊法,使焊接合格率達到100%,創造了一個奇跡。

最令秦毅驕傲的,就是培養了國寶級技術人才張冬偉。

對一個殷瓦鋼焊工來説,最大挑戰是如何穩定自己的心理狀態。正如他在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中所説,殷瓦鋼焊接如同釣魚,需要一坐七八個小時,不斷地磨練心性,培養自己的專注度。

作為一名80後,張冬偉始終牢記師傅的話,先修“心境”而後達“技境”,不斷地用心去研究和創新。他和班組參與建造的6號船1艙創造了單艙無漏點的世界紀錄。

多艘先進戰艦從這裡起航

環球航行、亞丁灣護航、馬航搜救、葉門撤僑……這一個個海外任務,都有滬東中華艦船的身影。駐滬東中華造船廠軍事代表室總代表張偉説,這裡是護衛艦、登陸艦等多型艦艇的“搖籃”,擔起了海軍裝備轉型發展的重任。

在建造新一代綜合補給艦巢湖艦時,“單元模組工藝”和“某系統吊裝及安裝工藝”兩個生産中急需解決的難題擺到了技術人員面前。他們多次組織調研和論證,嘗試使用新型工裝,提高分段預裝率,從而有效縮短了分段吊裝和總組時間。

2013年,巢湖艦正式入列,標誌著我國海軍遠洋綜合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軍品就是精品”,這是滬東中華的發展之基,立廠之本。對此,在滬東中華工作多年的軍代表柴鎮江感悟最深。

一次,滬東中華建造的某型艦艇交付部隊後,沒多久發生了主機故障。駐廠軍代室迅速與廠方一道,進駐部隊現場搜尋問題原因。

看著官兵們期盼的眼神,大家心急如焚。專家將零部件全部拆卸逐個進行檢查,有時為了核準一個參數,要計算和試驗數百次。

憑著這股韌勁,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查明瞭故障原因,並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改進。這個故障在後面的同型艦艇上再也沒有發生過。

官兵的讚譽既是肯定,更是責任。近年來,為造出優質戰艦,滬東中華積極開展工藝革新,不斷深化托盤設計、提高預舾裝率,推廣先進焊接工藝,確保艦船建造高效質優。

逐夢浦江畔,強國勇擔當。回首往昔,滬東中華人創造了讓人驚嘆的成績,眺望未來,相信他們還將創造更多的“中國榮耀”。張文豪 本報記者倪大偉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解放軍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