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拉特"號退役 印度再度步入"單航母時代"

發佈時間: 2017-03-24 09:12:3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謝武    責任編輯: 劉峻淩

印度為保持雙航母編隊採取國産和引進“兩條腿走路”

早在20世紀80年代,印度海軍官員就曾提出自造航母的計劃,但印度當時的技術能力,包括大型船隻的建造和大型武器的建造,均難以擔負重任。1999年,印度議會終於批准了自造輕型航母的計劃,直到2002年初,為了在與俄羅斯就購買航母上增加籌碼,印度海軍新任參謀長辛格方才確認這一消息,並稱新航母將在2008年建成,並被命名為“藍天衛士”號。

2002年12月3日,時任印度海軍參謀長馬德文德拉·辛格證實,印度政府已批准自建一艘航母的計劃。2004年3月9日,印度報業托拉斯報道,印度國産航母的圖紙設計即將完成。然而,十餘年來,印度國産航母計劃始終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並未付諸有力的實踐。或許是意識到在與俄羅斯合作期間吃了“暗虧”,大約從2008年以後,印度海軍的注意力逐步轉移到國産航母計劃上來。

2009年2月28日,印度自行研製的首艘航母在科欽舉行了龍骨安裝儀式。這艘航母曾被命名為“藍天衛士”號,後為紀念從英國購買的第一艘航母,改名為“維克蘭特”號。2011年12月29日,印度首艘國産航母“維克蘭特”號的艦體下水。“維克蘭特”號航母長260米,寬60米,將裝配4台美國通用公司的LM2500燃氣渦輪機,總功率80兆瓦,足以保證航母速度達到28節以上;同時還將裝配6台柴油發電機,每台功率3兆瓦。其滿載排水量4萬噸,最多搭載30架艦載機。

儘管印度媒體稱“維克蘭特”號為純粹的國産航母,但事實上該艦初步設計工作由法國和義大利企業完成,未來搭載的則是俄羅斯研製的米格-29K艦載機。因此“維克蘭特”號實際上還是多國合作的“混血兒”。儘管印度國産航母幾年前就已經下水,但其正式服役仍然遙遙無期。這些年來,印度一方面雄心勃勃的發展國産航母,另一方面則是難以割捨從國外進口二手航母的“情節”。

2000年10月,俄總統普京出訪印度期間,“友好”地提出把“戈爾什科夫”號贈送給印度,並提出印度只需支付有限改裝費用時,令印度欣喜異常。2004年俄羅斯與印度海軍達成協定,由印度向俄方支付9.74億美元的航母改裝費,俄羅斯將時年27歲、排水量約4.5萬噸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贈與印度海軍,交付時間為2008年。

而協議簽訂後,俄羅斯屢屢上調改裝成本。到2008年2月,俄方要求將改裝總費用增加至29億美元,原定於2008年底的交付日期也多次延遲。除了航母本身改裝費用,印度還需多花數千萬美元為“戈爾什科夫元帥”號配備蘇-30戰鬥機和俄制艦載導彈。儘管印度支付的費用已超過原合同的三倍,印度方面不可能對俄方實行違約罰款,因為俄羅斯已拒絕過印度的此項要求,並曾威脅要取消合同。

俄羅斯時間2013年11月16日上午,俄羅斯北方機械製造廠在北德文斯克向印度交付了“戈爾什科夫元帥”號(印度改稱“超日王”號)航母。除了接船的印度船員,隨行的還有約180名俄羅斯專家幫助印度船員掌握操作航母負責保修服務。2014年1月8日“超日王”號抵達印度。2014年2月第一次在岸上測試基地進行了米格-29K的模擬艦上操作。2月8日,第一次印度飛行員駕機著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