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軍正研製氣象武器 危害或超大型核爆炸

發佈時間: 2017-02-17 10:03:24    來源: 解放軍報    作者: 孫立華    責任編輯: 劉峻淩

“呼風喚雨”:氣象武器知多少

孫立華

據氣象學家預測,一個強雷暴系統的能量相當於一枚250萬噸當量的核彈爆炸,即使是部分使用,也會産生巨大的作戰能量。據外媒報道,美軍正秘密研製一種在特定環境中誘發巨大自然力的新型武器。這種武器所造成的危害可達到甚至超過任何一次大型核爆炸所造成的破壞。

一是改變氣象條件。二戰以來,美軍一直在進行“人工影響氣象”的研究。在艾森豪威爾擔任總統期間,美軍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此後,美軍先後進行過數十個秘密氣象研究項目,其中包括製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製造閃電的“天火”計劃和製造颶風的“烈風”計劃。西班牙《起義報》曾揭露美軍在阿拉斯加半島上進行“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該項目的負責人伯納德·伊斯特蘭設想,通過影響地球的電離層,不僅可以為美軍潛艇提供先進、便捷的通信系統外,還可以導致地球氣候環境的異常。

隨著大氣科學的發展,人類已掌握了20多種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其中可以起到戰術武器作用的主要有人造洪暴、人造乾旱、人工造霧和消霧、人造寒冷酷熱、人工控制雷電和人工引導颱風等。1968年,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空軍基地被濃霧籠罩,裝載數百噸軍用物資的運輸機難以起飛。美國國防部採用人工消霧技術,向空中撒播消霧藥劑,使大量細小的霧點迅速凝結,變成雨點降落地面。大霧很快退去,185架飛機得以安全起降。

二是改變地殼運動。地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聚集體,在地下沸騰的熔岩中貯存著巨大能量。假如這些能量突破地殼的限制,就會引發地震、山崩等破壞力巨大的災害。地震武器就是一種在特定的環境下,採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為地誘發或製造地震災害,從而達到一定軍事目的的特種武器。美國和前蘇聯從20世紀中期開始試圖研究地震武器,取得了一定進展,不僅進行了地下核爆炸觸發地震試驗,而且還進行了非核爆炸誘發地震的研究。

三是改變海洋條件。目前,海洋武器的軍事潛力已令少數海洋大國的軍事家驚嘆不已。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海嘯武器、海幕武器和巨浪武器等。自然界中,危害性較大的海嘯通常是由地震引發的,當地震發生時,地殼兩個板塊在海底移動並互相摩擦,上移板塊上面的海水會突然隆起,下移板塊上的海水則突然下沉,在短時間內會出現巨大的水位差,從而引發海嘯。據有關資料顯示,芮氏6.75級以上的地震很容易引發海嘯。而隨著地震武器技術的成熟和電腦模擬技術的發展,海嘯武器必定會以全新面目走上戰爭舞臺。

對於軍艦和海洋設施以及登陸作戰來説,風浪是一種不可小視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風浪常常導致艦毀人亡,軍事設施毀壞。因此,利用風浪和海洋內部聚合能可使大洋表層和深層産生海洋潛潮,從而造成敵海軍艦艇、水下潛艇以及其他軍事設施的傾覆和人員死亡。

美軍認為,巨浪武器還可用於封鎖海岸,達到扼制敵軍艦出海進攻之目的。不過,到目前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尚未問世,只是引發了一些小浪級的浪濤,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運用的前兆。

四是改變生態環境。生化型氣象武器的研製相對容易,也是潛在危害最大的一種武器。它是一種利用生物或化學藥物等方法,對敵方的土地、農作物、環境等造成生態破壞,從而間接達到戰爭目的的武器系統。如化學雨武器就是從早先的氣象武器演變而來,它主要是通過向敵方地區撒播能阻止地球表面散發熱量的化學物質,使敵國的大地變成乾燥的沙漠,導致生態環境變化;通過人工降雨、降雪,雨雪中帶有化學藥劑,以腐蝕對方的武器裝備,甚至殺傷敵方人員,破壞生態環境等。據悉,一種新型的鐳射制導燃料空氣彈爆炸後,頃刻間可將目標區內的氧氣全部吸收掉,使躲藏在隱蔽處的人員窒息身亡。

20世紀70年代以後,一種能對氣候産生重大影響的“電磁射頻武器”悄然“浮出水面”。這種武器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向天空中發射強大的極低頻電磁波,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斷層,使高空的氣流改變路徑,並將影響氣候變化的氣流前鋒阻斷,從而造成氣候異常,出現連年乾旱和洪澇災害。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解放軍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