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間諜”無人潛航器如何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發佈時間: 2017-02-16 08:53:1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劉峻淩

2016年12月15日下午,中國海軍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關海域發現一具不明UUV(無人潛航器)裝置。為防止該裝置對過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員安全産生危害,救生船打撈該裝置並進行識別查證,證實該UUV為美方無人潛航器。後中國海軍于12月20日中午向美國海軍移交了此無人潛航器,整個事件歷時6天。

近幾年,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我國漁民在南海發現不明“魚雷”的消息。2010年,海南一艘漁船在捕魚時意外撈到一枚“奇怪魚雷”,後經鑒定是一個線控水下機器人。新華社2015年8月25日報道,海南省臨高縣一名漁民在三亞市海區一處淺灘打撈到一枚可疑電子裝置,經鑒定是一枚具有水下照相和光纖傳輸、衛星通信等功能的無人潛航器。

綜合分析以上資訊可以判斷,南海已經成為“水下間諜”——無人潛航器的主要活動海域,這些無人潛航器的主要工作目標是中國海域海洋環境資訊和中國海軍情報。

無人潛航器,即水下無人作戰平臺,也稱無人水下運載器或水下機器人,是美國海軍“全譜反潛戰”和“網絡中心戰”至關重要的水下作戰平臺,其承擔了構成水下ISR(情報、偵察、監視)系統,實現水下作戰平臺與空中、水面、水下其他平臺“資訊共用、網路互聯互通、作戰裝備相互操作”的使命任務。

無人潛航器研製開發于上世紀60年代,最初主要應用於沉船打撈、深海勘探以及水下電纜鋪設和海洋設備維修等民用領域。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海軍才投入資金展開軍用無人潛航器的研製工作,美國海軍于1999年提出一套完整的無人潛航器發展計劃,加速推動軍用無人潛航器系統發展,相繼開發出一批多用途無人潛航器,主要承擔掃雷、水下偵察、水下中繼通信等任務。

與有人潛艇相比,無人潛航器具有使用靈活、隱蔽性強、適應複雜海況、可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成本低等優點,早期無人潛航器系統存在續航力有限、偵察搜尋範圍小、通信傳輸距離近等明顯缺陷。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小型化模組技術、高性能電池、控制導航技術的發展,世界無人潛航器發展水準邁上了新臺階。

軍用無人潛航器現在作為一種新型水下作戰力量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潛艇原來是唯一水下作戰平臺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美國海軍無人潛航器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水下偵察、搜索測量、通信導航、對目標跟蹤及引導攻擊”等4種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智慧化能力。

美國海軍使用無人潛航器對我南海海域實施不間斷的海洋環境資訊收集和水下資訊偵察監視,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如2016年12月被中國海軍捕獲的LBS-G“波浪滑翔者”,是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水下偵察/監視型無人潛航器,它由美國泰裏達因公司研製。2015年美軍開始使用這型無人潛航器在亞太地區執行水文調查任務。

LBS-G“波浪滑翔者”長1.8米,直徑300毫米,翼展1米,重52公斤,下潛深度1000米,使用類似重型魚雷上的熱動力技術,波浪能推動,續航力和推進效率遠高於普通的電動無人潛航器,雖然航行速度僅0.4海裏/小時,但航程可達5000公里,續航時間達6個月。它既可由航空器投放,也可人工水面投放,還裝備了聲學感測器、銥衛星通信系統,有實時通信能力,是美國海軍實施大範圍海洋環境調查的最新型“水下間諜”。

美國海軍把這種長航時、長航程無人潛航器投放到我國南海,主要任務是在南海海區蒐集未來水下作戰海域的海洋環境資訊,如鹽度、溫度、流向流速、深度、底質、海底地形等。

南海海域對中國潛艇有著重大意義,美軍蒐集南海水文資料會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巨大的潛在威脅。其在南海蒐集水文情報,與當年日軍蒐集旅順和劉公島的情報、日僑蒐集夏威夷的情報大同小異,目的都是為了在戰時獲得足夠的優勢。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去測量夏威夷、關島、阿拉斯加、墨西哥灣附近的海洋環境水文數據,美國會有什麼反應。

中國海軍救生船捕獲無人水下潛航器LBS-G“波浪滑翔者”,體現了中國對南海主權堅定維護的國家意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海軍毫不畏懼、敢於亮劍的自信,體現了中國海軍對捍衛南海主權的強悍執行力。它也體現中國海軍已經完全擁有了對南海海域全面、實時、不間斷的強大監控能力,中國海軍通過此次行動展現的情報收集和資訊綜合分析能力堪稱優秀。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領域的鬥爭已經轉移延伸到水下,美國海軍已經規劃在全球7個重要的戰略海域部署無人潛航器及水下服務站,計劃到2020年裝備至少2000到4000套無人潛航器。中國海軍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及早謀劃,積極主動應對。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青年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