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箭104星創紀錄 解讀其技術多難水準多高?

發佈時間: 2017-02-15 14:18:42    來源: 環球網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劉峻淩

  來自美國同一家公司的88顆微小衛星

印度航太的價格成本優勢有多大?

近年來各國紛紛加入“一箭多星”競爭中,目的並非完全是為炫耀火箭技術,更多是爭奪市場這塊“大蛋糕”。目前,衛星研製小型化、模組化、整合化是國際衛星研製的基本趨勢之一。有航太專家表示,鋻於衛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私人公司、大學等機構也有意參與衛星研製,其中技術門檻低的微小衛星備受青睞。與大衛星相比,單顆小衛星的功能相對較低,但用多顆小衛星組合起來合作完成某項特定任務,性價比可能更高。

然而擺在小衛星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是單獨發射的成本過高。“一箭多星”能分攤發射成本,這為小衛星的高速發展擺平了最後一道障礙。每次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單顆衛星的花費就越低,如果有批量化運載火箭的訂單,火箭的研製成本還會更低。此外,由於發射低軌衛星的運載火箭比高軌衛星的火箭便宜,而小衛星一般採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軌道,這也為進一步降低小衛星的發射成本指明瞭方向。

航太發射除了能夠提升民族精神層面的信心和雄心,提升國家戰略地位之外,還可以轉化為“切實的經濟利益”,爭搶豐厚商業利潤。根據政府數據,迄今印度已為21個國家發射了79顆衛星,包括來自大公司谷歌和空客的衛星,這為印度帶來至少1.57億美元的收入。美國CNN提及,近年來美國的私人公司發現,委託印度發射航太器確實便宜。比如,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發射耗資7400萬美元,比好萊塢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的製作費還要低1億美元。印度航太發射的“低成本”部分原因固然在於擁有工程師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更有來自印度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援,無論是預算資金支援,還是各項經濟便利。

印度航太的實力還表現在火星探測方面

實際上,關於印度航太事業,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是在火星探測方面的成績。印度于2013年,2014年進入環火星軌道並工作至今,印度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獲得成功的國家,那顆探測器也是亞洲首個成功抵達火星的探測器。印度的火星登陸計劃定於2021-2022年,很可能派遣機器人登陸火星表面,而首次金星任務可能是環繞飛行的勘測計劃。 (文/綜合 環球網軍事 霹靂弓 鳴謝:環球戰略與評估中心)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環球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