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集團軍到班:八路軍各級部隊編制詳情

發佈時間: 2017-10-23 13:45:37    來源: 中國軍網    作者: 徐平    責任編輯: 康壯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團一級編制最為複雜,有主力團、基幹團、地方團,有大團、小團,有甲種團、乙種團、丙種團等區分。

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

八路軍改編之初,3個師下轄6個旅,每旅轄2團,全師共12個標準團。另外,每個師還有1個獨立團或教導團。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宋時輪、陳錫聯等青年才俊就是八路軍第一批團長。當時除了宋時輪30歲,其他人只有20多歲,稱得上“白袍小將”。時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的陳錫聯在回憶錄中提到:第七六九團編3個營。每個步兵營有4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團直屬隊有迫擊炮連、特務連和通信排。全團計2900余人。

以後,隊伍不斷擴充,增編了不少團,但有些團人員、武器都不齊全,和標準團沒法比。《陳錫聯回憶錄》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師三八五旅獨立團只有1200余人。而八路軍最初的標準團,人數大體始終保持在3000上下甚至更多。1938年4月,反晉東南根據地九路圍攻戰鬥後的第二天,朱德總司令路過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問團長徐深吉該團現在有多少人?徐團長報告説有3853人。

到1940年百團大戰時,整個八路軍部隊已經達到170多個團。但人數多少不等,少則千把人,多則兩三千人。據《八路軍第一縱隊關於第三期整訓計劃致各支隊、各軍分區並報中央軍委等電》(1940年1月24日),當時要求整訓補充後,部隊要達到主力團2500~3000人,普通團1500人。

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作戰前動員。

1942年,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八路軍各部隊進行精簡整編,出現了甲、乙、丙3種團制。甲種團為3營9連制;乙種團為2營6連制;丙種團為5(4)連制。甲種團也被稱為大團,丙種團稱為小團,是當時兩種常見編制,乙種團介於二者之間。有些戰略區部隊只有大團和小團兩種編制。

大團,是主力部隊滿編的標準團,人數在兩千以上。據山東軍區《關於調整部隊編制等致中央軍委、八路軍總指揮部電》(1943年3月1日),提到團的編制:轄3個營,每營534人;團直轄司、政、供、衛及特務連456人。全團共2053人。

小團,取消了營一級建制,團直接轄連,規模縮小,機動靈活,以適應遊擊戰爭。小團一般為5個連,也有4個甚至3個連的。據聶榮臻等《關於晉察冀軍區北嶽部隊精簡整編致中央軍委、八路軍總指揮部電》(1943年3月17日),小團的編制為:5個步兵連,1個偵察連,1個特務連,全團1180人。在1943年1~3月晉察冀軍區第3次精簡整編中,全軍區的大團一律縮編為由4至5個步兵連和特務連、偵察連組成的小團。

1945年8月,為適應大反攻需要,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八路軍各部隊將小團擴編充實為標準團,恢復了營一級建制。

八路軍改編之初,步兵營每營一般3個步兵連、1個重機槍連或排,全營四五百人。

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第三營營長趙崇德,在1937年10月19日夜襲陽明堡機場戰鬥中犧牲。

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正規步兵營的編制變化不大,一般都是轄3個步兵連,但也有轄4個連的,如1937年底,一二〇師三五八旅所屬營都擴充到4個連。1941年11月21日,賀龍在晉西北軍區高幹會上作關於正規軍縮編問題的報告中提出:“步兵營每營3個連、1個重機槍連(或1個排)。全營482人,營部33人;每營步槍322支,短槍32支(營部5支在內),輕機槍9挺,擲彈筒6~9個。”1943年3月1日,山東軍區《關於調整部隊編制等致中央軍委、八路軍總指揮部電》,營的編制為:“轄連三,重機槍排。每連共百五十四人,長槍百廿余支,輕機槍四,重機槍三。營部及重機槍排七十二人,重機二,營共五三四人”。

其他兵種營,如炮兵營、騎兵營、輜重營,通常比步兵營人數少些。據朱德、彭德懷《關於一二〇師組一輜重營致賀龍、關向應等電》(1940年5月15日):“輜重營分三個連,連分三個排,排分三個班,每班8人。各級幹部配備與步兵營同,均設正副職。”按此推算:全營應在250~270人上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中國軍網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