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南天門

發佈時間: 2017-08-15 10:26:04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李東明    責任編輯: 吳疆

十七軍軍長徐庭瑤在南天門前線。

距離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已經整整過去了72年。但有關那場戰爭的記憶,從來沒有淡去。

1933年3月5日,侵華日軍開始進攻長城要塞古北口,3月12日,古北口陷落,南天門成為最後一道門戶。南天門位於古北口西南。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此修築南天門,就是在兩山間修一個高高窄窄的關口,不過兩邊沒有城墻,以山為墻。日軍如果要從古北口沿平古大道攻進北平,首先要經過南天門。

“街亭雖小,關係重大”

■戰局不妙的預感使徐庭瑤果斷地安排部隊到南天門後方的大、小開嶺去構築預備陣地。

南天門及平古大道就在潮河南岸。南天門北近潮河,兩山夾峙著這個小山口,山口東側制高點是421高地。往西,山勢迅速拔高,那便是有名的八道樓子。這是中國軍隊較為理想的防衛陣地,南天門陣地若被突破,日軍一日之內就能兵臨密雲城下。諸葛亮出祁山,失街亭,擺了個“空城計”,抽身而退。17軍要是丟了南天門,可沒有空城計可唱,只有全軍潰退了。

3月12日,一個重要人物到達前線。我們在參加長城抗戰的中央軍將領合影中,可以看到諸多將領眾星捧月似地圍著一個人——他是戴安瀾的老長官,是杜聿明的老長官,是鄭洞國的老長官,這個人就是17軍軍長徐庭瑤。徐庭瑤趕到密雲後,立即給第2師師長黃傑下達命令:加快前進速度,接替第25師防務。

3個小時後,鄭洞國與25師順利接防。此時的戰場形勢對中國軍隊十分不利。為此,趁雙方對峙的戰役間歇,17軍加強了戰略防禦。尚留此地的東北軍110師何立中部及107師619團被配置在戰線右翼,從頭道溝延伸到司馬臺直到湯河東方高地。左翼則由騎兵第2師擔任半城子、白馬關一線防禦。第2師居中,佔領湯河、南天門、八道樓子陣地。

1   2   3   4   5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北京日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