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警示後人——從展覽看德國反思戰爭罪行

發佈時間: 2017-08-14 14:23:06    來源: 新湖社    作者: 任珂    責任編輯: 吳疆

新華社柏林8月13日電記者手記:銘記歷史 警示後人——從展覽看德國對戰爭罪行的反思

新華社記者任珂

今年7月至8月,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在基金會大樓裏舉辦題為《從威尼斯到上海: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猶太人聚居區》的小型展覽。納粹德國統治下猶太人的遭遇,是展覽的主要內容。

一張張各地猶太人聚居區的照片,反映出世界各地猶太人聚居區的歷史變遷,記錄著納粹德國統治下華沙猶太人聚居區遭遇的屠殺,記錄著數萬猶太人逃亡中國上海後獲得的新生……

阿登納基金會政治教育部副主任安德烈斯·克萊恩-克拉尼博格告訴記者,展覽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德國和世界各地民眾對猶太人的了解並促進他們之間的和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這場浩劫不應被人們所遺忘。作為戰爭的發起國和戰敗國,德國從未停止對歷史的反思。

博物館正是這段歷史永久展示的載體,也是最直觀體現反思精神的平臺。每年,為數眾多的博物館會舉辦規模不等、形式多樣的展覽,反思歷史,揭露納粹罪行。

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詳盡記錄了那段灰暗的歷史;德意志歷史博物館則毫不避諱地將納粹德國和二戰歷史作為重要內容,與馬丁·路德和腓特烈大帝並列展出。

在距慕尼黑不遠的達豪集中營舊址,人們能夠近距離參觀牢房和焚屍爐,能夠體會身處那間噴頭裏沒有水只有氰化鉀的“淋浴室”的恐懼和絕望。每年暑假,一隊隊中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從德國各地來到這裡,擠在幽閉的空間裏,鴉雀無聲……

“為什麼戰後德國總是‘不吝’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歷史污點?”

對於記者的問題,克萊恩-克拉尼博格一臉嚴肅。“因為我們有這個責任。反思德國以及以德國名義犯下的反人類罪,可以讓我們銘記歷史,避免屠殺再次發生。”

在德國,全盤否定納粹,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任何不當言行,無論行納粹禮、挂納粹旗以及美化甚至否定戰爭罪行的言論,都會受到社會譴責乃至法律制裁。

本月初,德國一家地方檢察院裁定,現年96歲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記賬員奧斯卡·格倫寧身體狀況可以支撐其入獄服刑,並駁回其緩刑申請。

可見,在德國,對戰爭罪行的清算,可能會遲到,但是絕不會缺席。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新湖社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