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解放軍自衛反擊一個月內兩次打退印軍入侵

發佈時間: 2017-07-04 09:13:33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 曹奐    責任編輯: 劉峻淩

乃堆拉山口被迫還擊

9月11日早上7點半,印軍山地步兵第112旅所部110人從103陣地沿公路進至山口馬尼桿附近兵分兩路,分別向南向北運動。中國軍隊嚴守“不開第一槍”的紀律,對入侵的印軍發出嚴重警告。然而,印軍首先開槍射擊並投擲手榴彈,中方一位連長當場中彈犧牲,另有6名士兵負傷。隨後中印兩軍展開了炮戰。在中國軍隊的猛烈炮火下,印軍被迫於9月13日晚間22點停止炮擊。根據周恩來總理“敵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炮擊”的指示,中國軍隊炮兵分隊在14日14點46分也停止了炮擊作戰。令人遺憾的是,亞東邊防部隊廣播員任致迅和西藏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邊防科馬景然這對軍人情侶在中印乃堆拉炮戰期間雙雙犧牲。

根據印度方面的記錄也能看出,這場戰鬥是印軍架設鐵絲網引發的。關於這段,印方是這樣描述的:9月11日早,印軍士兵開始從乃堆拉山口到塞布拉架設鐵絲網。中國軍隊要求印軍停止相關活動。印軍拒絕,爭吵升級為扭打。之後中國軍隊返回,印度士兵重新開始架設鐵絲網。幾分鐘後,中國陣地方向傳來一聲哨聲,接著從北端中型機槍向印軍開火,由於缺乏掩蔽,起初印軍遭受嚴重傷亡。過了一會兒,中國軍隊還朝印軍陣地展開炮擊,印軍也開炮予以還擊。衝突持續了一整天,接下來3天時間,印中兩軍都動用了大炮、迫擊炮和機關槍。由於印軍佔據塞布拉和駱駝背段的通道高地,這使印軍在作戰中具有地理優勢,印軍摧毀了中國軍隊在乃堆拉山口的很多掩體。9月14日,印中兩軍“不穩定停火”。15日和16日兩天,印中兩軍交換了陣亡將士屍體。

卓拉山口再次痛擊

乃堆拉山口戰鬥後,印軍仍未死心。1967年10月1日中國國慶節期間,中印兩軍在乃堆拉山口以北數公里的另一個通道卓拉山口爆發衝突。10月1日中午11點20分,印軍廓爾喀聯隊第7營一名排長率7名士兵侵入卓拉山口中國一側,手持廓爾喀彎刀的印軍向304號地區的中國士兵尋釁,中國士兵當場提出警告,印軍非但不予理睬反而一擁而上想把中國士兵綁架出境。聞訊趕來的附近哨所中國官兵義憤填膺搶回戰友,並將印軍排長推出邊界。印軍惱羞成怒拔槍向中國軍隊射擊,當場打死打傷中國官兵各一人,與此同時,卓拉山口附近的印軍炮兵也用迫擊炮向中國軍隊陣地開炮。11點58分,目睹戰友犧牲的中國軍隊戰士進行自衛還擊,全殲入侵的全部8名印軍官兵。12點中國軍隊炮兵部隊用猛烈炮火壓制印軍炮火,將挑釁的印軍兩個連官兵斃傷大半,摧毀印軍工事29處。印軍逐漸不支,在當晚19點55分停止炮擊。

關於中印兩國對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戰鬥的傷亡統計,中印雙方有所出入:中方記載,在乃堆拉山口戰鬥中,中國軍隊陣亡32人,擊斃印軍65人;在卓拉山口戰鬥中,擊斃印軍36人。印度國防部則對外宣稱,兩場戰鬥印軍總計陣亡88人、負傷163人,中國軍隊死340人、傷450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政治學副教授泰勒·佛萊維爾説,中印兩國對春丕河谷爭議地區的爭奪對這兩場衝突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有3大因素造成衝突發生:首先,印度陸軍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大規模擴軍導致印度大軍雲集同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帶;其次,印度明顯咄咄逼人地聲索邊境附近地區;第三,中國對印度行動的認識可能也是一個促成因素,中國領導層可能深切感受到印軍增兵邊境所帶來的壓力,決心必要時展開反擊。

這兩場戰鬥後,中印邊境保持了和平。1975年4月,錫金王國舉行公投,結果是“壓倒性支援”廢除君主制及同印度合併,5月16日錫金成了印度的一個邦。(曹奐)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環球時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