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數據來了!2017年醫保基金結余近2萬億
近日,在一次醫療領域會議上,記者從一位醫療保障局人士處獲悉,截止2017年年底,醫保基金結余近2萬億元。而在這之前,一些資訊稱醫保基金即將穿底。
據該醫療保障方面人士稱,2017年,中國老百姓參保率已經達到95%。全民醫保基本實現。
據了解,醫保基金近些年管理較為健康,近幾年,每年差不多有2萬億元收入,而每年的支出是1.7萬億元,到2017年年底結餘額接近2萬億元。
而近些年發展中的另一個特點是,每人平均籌資不斷增長,醫療保障領域人士認為,這是和中國經濟發展相適應,從職工來看,每人平均收入是4147元,支出是3197元,還是比較好的水準。
基本醫療服務方面,2017年醫保支付達36億元,住院為7億元左右。在這一范圍中,一個特性是,比較好的適應流動性需要,保障可持續性,10年轉移接續工作尤其是跨省患者達到200萬人,其中2017年佔7年總量的30%。
那麼,在這一基礎上,異地就醫增長較大,2017年和2016年相比,跨省就醫人數大概425萬人,花了接近700億資金。
在居民大病保險方面,2017年支出達265億元。
該醫療保障領域人士稱,近些年,醫療保障工作也時刻面臨著挑戰,因為老齡化加速,經濟新常態,醫技水準進步,改革配套問題等都是要考慮的,如果配套的好,就事半功倍,配套的不好,就是事倍功半。從福利主義思想看,大家都想不交費,醫保提高10塊錢都很困難,但是很多藥品卻希望被列入。
關於醫療保障局,今年5月31日正式掛牌,各項工作逐漸全面展開。而關於職能範圍,三定方案中顯示,副部級的醫療保障局要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草案、政策、規劃和標準,制定監督管理辦法,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支付方式改革。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待遇標準,完善動態調整和區域調劑平衡機制。
制定醫保目錄準入談判規則並組織實施,推動建立市場主導的社會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價格資訊監測和資訊發佈制度,制定藥品、醫用耗材的招標採購政策並監督實施。制定定點醫藥機構協議和支付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組織制定和完善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政策。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關係轉移接續制度。開展醫療保障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負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和資訊化建設。
在轉變職能方面,強調國家醫療保障局應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準,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就醫需求、減輕醫藥費用負擔。
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分工合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在醫療、醫保、醫藥等方面加強制度、政策銜接,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協同推進改革,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和醫療保障水準。
雖然新部門成立也就半年時間左右,而推動的實質性工作已經不少。上述人士稱,發了很多文件,比如提高居民基本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的水準,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等等。
而老百姓看到更多的是,抗癌藥價的談判。2017年,36個高藥價談判成功,其中涉及到十幾個跟抗癌有關係的,之後醫療保障局進行了降價落實。
今年5月份,國務院提出“督促推動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之後醫療保障局再次進行新一輪談判,涉及17個藥品……
據了解,目前醫療保障局已經完成了第五次國家藥品目錄調整,現在是2535個,加上那36個就是2571個藥品。
在下一步工作中,該人士透露,將提高服務水準,推進醫療保障服務創新,大力探索和應用注入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各种先進的資訊技術,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並積極推動三醫聯動的改革,健全利益調控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推廣基層經驗,協同推進醫療、醫保和醫藥的三醫聯動改革,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在這些基礎上,還將加強基金運作風險防控,大力化解職工醫保中因老齡化等帶來的基金可持續發展,地區間基金收支平衡差異過的風險,建立起穩定可持續的居民醫保籌資機制,健全監管制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原標題:2017年醫保基金結余近2萬億 異地就醫跨省支付近700億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