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檢查!基層醫療單位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趕緊自查!
近期以來,
國家、省疫情防控綜合督查組相繼對各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採取
“四不兩直”方式開展了實地督查。
此次督查工作非常細緻,
不僅是查有沒有做,
而且要查有沒有做好,
有沒有做規範。
從前期督查反饋的問題來看,
許多都是我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日常防控工作
容易疏忽的問題。
督查主要存在的15個常見問題
一是在基層病歷中對患者流行病學接觸史、外出史、接種史等記錄不具體。
二是基層門診、病房、輸液大廳、預防接種大廳等空間,用於空氣消毒的消毒機維護保養記錄不全。這裡也包括村衛生室、診所的消毒記錄。
三是預檢分診、發熱門診、侵襲性操作等高危科室、疫苗接種人員佩戴口罩防護級別不夠,不及時更換手套。
四是預檢分診、攝片室、新冠疫苗接種室等科室空氣、高頻接觸物表無消毒記錄或記錄不全、不規範。
五是預檢分診、預防接種門診等處外來人員資訊登記不全、不準確,如對就診患者查驗健康碼、行程碼,詢問流行病學史及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沒有及時記錄在預檢分診操作表上;沒有及時張貼、更新中高風險地區名單,相關人員不知道高風險地區以及中風險地區涉及哪些省份;手持測溫槍故障,測溫流於形式,往往是“虛晃一槍”、“空晃一槍”。
六是醫療廢物垃圾桶、生活垃圾桶不能專用,亂丟現象時有發生。
七是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不完整,修訂不及時;應急演練預案可操作性差,場景不合理、處置不科學等。
八是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儲備不足,領、銷、存一本帳不完整。
九是基層醫務人員未及時接種加強針。
十是基層醫護人員手衛生落實不到位,不能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
十一是機構內公共衛生間洗手設施損壞,未提供洗手液。
十二是機構內臨時隔離點設置不規範,未配備或配備不全防護用品及消毒物資等。
十三是基層醫務人員不能定期全員培訓,培訓不到位;防護用品穿脫、消毒液配比、核酸採集等不符合要求。
十四是基層醫務人員,以及門衛保安、食堂及清潔後勤工作人員每日健康監測記錄不全,無“十大症狀”記錄。
十五是藥房藥架上仍有退熱、止咳、止瀉等涉疫藥品,該類藥品沒有及時封存。
院感防控幹貨,收藏
這些院感防控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接診前準備
1.要常通風。室內房間每日開窗通風換氣不少於3次,每次不低於30分鐘。
2.要勤消毒。做好物體表面、地板和室內空氣等消毒工作。
3.要講防護。醫護工作者要做好自身防護工作,佩戴好口罩,穿好工作服,做好個人衛生。
二、患者就診
4.要測體溫。對所有就診患者進行體溫檢測。
5.要驗碼。所有就診患者要落實健康碼必查、行程碼必看、場所碼必掃 。
6.要戴口罩。患者及陪同人員就診時必須正確佩戴口罩。 7.要一米線候診。就診、檢查和繳費期間排隊間隔至少保持1米,不扎堆、不聚集。
三、詢問病史
8.要詢問現病史。了解是否有發熱、咳嗽、咽痛或胸悶、腹瀉等症狀,是否服用過退燒藥。
9.要詢問旅居史。發病前14天內有無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史和居住史,有無冷鏈物流業工作經歷。
10.要詢問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有無接觸到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或冷鏈物流業工作人員,以及近期有無參加聚集性活動。
四、處置發熱患者
11.要嚴格落實資訊登記責任。要準確登記發熱患者和陪同人員資訊。
12.要嚴格落實首診報告制度。不得拒診、截留發熱患者,發現發熱患者要在1小時內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和村委會、鄉鎮政府(街道)報告。
13.要嚴格落實閉環管理要求。要指導發熱患者及陪同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村委會要就近提供相對獨立的臨時留觀點,由所在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定的轉運機構負責安排專人、專車及時將發熱患者安全轉運到設有開設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
14.要嚴格落實核酸檢測要求。檢測機構要在採樣12小時內反饋檢測結果。
15.要嚴格執行終末消毒制度。接診發熱患者後,嚴格進行終末消毒,按照國家及我省相關規定做好醫療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工作。
16.要嚴格處理疫情瞞報制度。對於緩報、遲報甚至瞞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提醒
基層醫療機構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規範預檢分診。所有進入診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均應落實“口罩必戴、體溫必測、健康碼必查、行程碼必看、場所碼必掃”;分診臺(點)應配備口罩、體溫計、消毒産品等,做好病人實名制登記(登記身份證號、聯繫方式)。
2、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對於具有發熱、幹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腹瀉、皮疹等新冠肺炎十大相關症狀的患者要高度重視並實施閉環管理,做好流行病學問診和登記患者基本資訊和按規定逐級報告。
3、所有診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均應在醒目位置張貼“不得接診發熱患者”的標識,對發現新冠肺炎可疑病例一律不得擅自處置,要詳細登記相關資訊,按相關程式及時報告。
4、加強院感防控工作,配齊必備、足量的防護物質,嚴格落實標準預防措施,醫務人員在執業活動中應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範和工作標準,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藥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5、加強醫務人員(包括工勤保潔人員)健康檢測,對診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進行核酸動態監測,保證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診療環境條件、無菌操作技術和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等符合國家規定。
6、嚴格依法執業,非衛生技術人員不得開展診療活動,嚴格按照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不得開展虛假醫療宣傳。加強業務學習培訓,強化應急演練,提高發現新冠肺炎病例和應急處置能力。
7、做好醫療機構和診室環境通風與消毒管理,貫徹落實《消毒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範,建立並落實消毒産品進貨查驗制度,正確使用消毒産品。
8、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分類、收集、處置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存時間不超過 2 天。建立並完善交接登記,並將登記保存 3 年。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