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方DRG/DIP講座100期之24:DIP支付下醫院“精益病種收入結構管理”
秦永方DRG/DIP講座100期之24:DIP支付下醫院“精益病種收入結構管理”
秦永方: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
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醫保發〔2021〕48號)明確指出,從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推動醫保高品質發展。特別強調,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醫療機構改變當前粗放式、規模擴張式運營機制,轉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更加注重內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體現醫療服務技術價值。伴隨著全國各地DIP付費落地推行,倒逼醫院DIP精益運營管理,實現醫院高品質發展。鋻於目前DIP推行中,出現醫院管理者“緊張”和“焦慮”,醫務人員“恐慌”和“迷茫”的現狀,適逢筆者主編的《DRG/DIP病種(組)精益運營管理實操手冊》協和出版社出版發行,結合筆者調研探索研究感悟,推出系列講座100篇,與同道分享交流。面對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對DIP分38期介紹。
之24:DIP支付下醫院“精益病種收入結構管理”
DIP病種收入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病種收入結構變動對病種收益帶來什麼影響?如何進行病種收入結構分析?如何強化病種收入結構管理?
1、DIP病種收入如何計算?
DIP病種月度預收入=DIP病種分值×預結算單價
DIP分值中包括用於治療的所有醫療費用。
2、病種收入結構如何劃分?
病種收入主要包括藥品收入、衛材收入、醫技檢查收入和醫療服務收入四大類。
藥品收入中包括西藥收入、中成藥收入、中草藥收入三類,西藥和中成藥收入即是成本費用,因為零加成,中草藥收入中含有20%的差價收益。
衛材收入中包括高值耗材收入和一般耗材收入兩類,由於執行零加成政策,衛材收入都是成本費用。
醫技檢查收入主要是指所有醫技檢查收入,這些收入成為病種有效收入的主要部分。
醫療服務收入主要指醫療收入扣除藥品、耗材、醫技收入後的醫療服務性收入部分。
3、病種收入結構變動對病種收益有什麼影響?
了解病種收入結構變動對病種收入影響,先從病種收入結構入手:
醫療收入組成=藥品收入+衛材收入+醫技檢查收入+醫療服務收入=100
藥佔比和材佔比越低,病種有效收入就增加;
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提高,表明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收益就會提高;因為醫技檢查收入還需要成本費用投入;
4、如何強化病種收入結構管理?
DIP分值是基於區域次均費用測算出來的,DIP醫保結算收入是按照實際DIP病種分值計算,與醫院DIP醫療收入會出現差額,此時,計算的收入結構佔比如何計算?
例如某DIP分值為80分,每分單價為60元,醫院此DIP病例為10例,實際次均分值為90分(主要是超倍率計算導致),實際發生次均醫療費用為8500元,患者綜合自付率為25%,其中藥品費用2125元佔比25%,衛生材料費850元佔比10%,醫技檢查費2550元30%,醫療服務收入2975元佔比35%。
由於佔比計算是按照實際醫療費用計算,實際醫療費用超過醫保支付計算標準:
結算差額=(醫保支付結算+患者自付)-醫院實際發生醫療費用
=(90×60+2125)-8500=-975元
提示醫院如何通過加強病種收入結構管理,把結算虧損的975元彌補過來,進一步檢查藥品費用能不能在優化調整,降低10%就可以減虧850元,醫技檢查收入是否可以減少防禦性檢查,降低5%就可以減虧425元,由此可以實現由負變正。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