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兩會”醫療健康熱點有哪些?
2022年“兩會”召開在即
醫療健康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焦點?
代表委員會有哪些議案提案?
一起來看下
建議加強學生抑鬱症篩查隱私保護
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委員建議:抑鬱症篩查體檢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保密,可考慮以學年為單位,未成年學生及家長可自主選擇篩查時間和醫院,醫院對結果異常者進行“點對點”告知,學校獲知篩查結果應嚴格限定人員知曉範圍。教育部門應出臺抑鬱症篩查學生體檢明細規程,制定學生心理健康隱私保護辦法及隱私洩露追責機制。學生抑鬱症篩查應採用多次篩查,不搞“一檢定性”,提高篩查的準確性。
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保
全國政協委員馬珺表示,學生患精神疾病後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當前很多地區精神疾病的治療沒有納入醫保報銷範疇,對很多家庭來説是不小的負擔。應儘快將心理治療有序納入醫保範圍,或者針對學生群體實行心理治療費用減免措施。
建議儘快啟動種植牙耗材全國集採
全國政協委員于欣偉建議:應儘快啟動種植牙耗材全國集採工作,將種植牙儘快納入醫保;打破種植牙耗材進口壁壘,加快國産品牌替代;加強産學研結合,鼓勵口腔科學與新興産業融合發展;加快牙科醫護人員培養與供給。
加強基層癌症早診早治服務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建議,加強基層癌症篩查從業人員的規範化培訓並對其進行從業資質認證;加強健康體檢機構的行業大數據監管與篩查效果評估,實現癌症篩查國家級資訊管理平臺與地方區域性平臺互聯互通,健全數據共用機制;建立地方癌症篩查資訊平臺與國家癌症篩查平臺的互聯互通對接機制,成立國家篩查大數據平臺專家委員會。
加快鄉村中醫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鄉村中醫藥人才仍然存在著人員緊缺、分佈不均衡、結構不合理、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唐旭東建議:
1、改革中醫藥教育培養制度,採用訂單制、定向制、師承制等模式,分層分類培養鄉村中醫藥人才;
2、加大中醫藥法特別是其中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執法監督檢查力度;
3、設立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鄉村中醫藥人才專項基金;
4、探索建立中醫藥專業在內的畢業生參加的有區域執業限制的鄉村醫師資格考試製度。
關注育兒補貼及新生兒出生缺陷
我國出生缺陷的發生率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者約100萬例。但在這類患者中,有57%屬於結構性畸形,通過手術矯治可以痊癒。新生兒出生缺陷近年來也得到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提出,多學科聯合,共同救治新生兒出生缺陷。
進一步加大罕見病醫療保障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護士長杜麗群表示,相關藥品進入醫保藥品目錄、費用降低,是推動罕見病的治療的關鍵一環。可以從繼續推進更多罕見病藥品通過談判準入降低價格、通過推進出生缺陷疾病防治來預防罕見病、建設完善針對罕見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三個方面發力。
關於醫保領域
還有這些熱點話題
更多的新藥、好藥納入醫保目錄
自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我國已經連續4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2021年目錄調整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其中67種目錄外獨家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61.71%,“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火爆全網。今年是地方增補目錄“消化”的最後一年,醫保藥品目錄將實現全國統一,又有哪些新藥、好藥會被納入醫保目錄呢?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更普及
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發文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範圍,按照每省1個試點城市的原則,將試點範圍擴充至29個城市,試點期限兩年。今年,兩年試點期限已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第六險能否在全國推廣、普及?值得期待。
藥品、耗材集採進一步降低百姓就醫負擔
近年來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不斷推進,用市場化機制擠壓了醫藥價格虛高,累計節約醫保和患者支出2600多億元。國家明確提出要推動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並提速擴面,讓患者受益。今年集採又會有哪些變化?您所關注的藥品、高值耗材會降價多少?
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國醫療保險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