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學科帶頭人 | 胡豫:讓血液腫瘤患者“一針清除癌細胞”不是夢
胡豫教授採訪視頻(標清)
1991年,胡豫從同濟醫科大學畢業成為附屬協和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從此開啟了自己的從醫生涯。
胡豫的身上有很多閃亮的“標簽“,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傑青、長江學者、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候任主委、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所長......而胡豫説,他更想做一名好醫生。
“從醫之路漫長而艱辛,始於激情敬仰,長于使命追求。”幾十年來,他以解決臨床需求為導向,秉持開拓創新的科研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深耕血液病領域。
作為我國治療血液疾病的代表性人物,胡豫不斷為患者提供創新的治療方案:他創立的“積分法”,讓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有了中國標準;他帶領團隊推出的CAR-T細胞治療,讓血液腫瘤患者“一針清除癌細胞”不再是夢,也促進了湖北省乃至整個中西南地區血液病診療水準的提高;他牽頭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項目將我國血栓病的分子診斷率由0提高到了40%,並在2018年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我們現在一年能夠完成骨髓移植病例逾300例,同時也成功完成了第300例CAR-T細胞治療,總體緩解率達到89.92%,其中最長無瘤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5年。”在胡豫看來,一個學科要保持持續的發展,就要在核心技術上進行不懈地探索。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胡豫積極推進教育教學與資訊技術、科研創新有機融合,為全國培養了大量的血液專科醫學人才, 並在2020年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和“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由他帶領的血液科,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技術力量雄厚的學術梯隊,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先進行列,是中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血液病診治中心之一,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在多個核心學術期刊發表了研究成果,並參與了包括《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在內的多個行業指南和共識的制定。2020年,他們完成的“多發性骨髓瘤的分子發病機制及精準治療”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沒有科研創新,臨床技術將止步不前,只有技術進步才能提升患者就醫幸福感。”胡豫意味深長地説道。
欄目介紹
《對話學科帶頭人》系列視頻訪談欄目以展示學術發展前沿為宗旨,通過訪談我國各個學科領域的主任委員及學術帶頭人,在宣傳學科帶頭人對學術貢獻及成長的同時,還著力鋪敘他們所親歷的學科發展的曲折歷程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期通過學科帶頭人統領全局、高瞻遠矚的遠見理清學科發展脈絡,為學科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涉及民眾看病就醫用藥,以及醫療事業、健康産業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公佈。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醫務室工作需要經常加班,陳某就授意醫務人員多刷藥品數量來套取費用,用於發放加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