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近年來出生人口數量下降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結果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一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這是帶動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當前,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婚姻推遲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準。同時,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為1.76個,2019年調查為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
三是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輕人生育顧慮。相關配套支援政策不太銜接,托育等公共服務不太健全,讓許多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猶豫不決、望而卻步。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對部分群眾婚育安排産生一定影響。
國家衛健委:研究出臺更多積極生育支援措施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表示,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推進優化生育政策任務落實。
一是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
二是各部門積極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
三是各地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積極出臺支援措施。
目前25個省份完成條例修訂,部分省份已制定實施方案。從現有情況看,各地普遍延長産假30-90天,增加普惠托育服務發展、計劃生育家庭權益保障等條款。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好三孩生育政策,研究出臺更多積極生育支援措施。
國家衛健委:各地普遍延長産假30至90天
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介紹,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中央決定出臺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推進優化生育政策的任務落實。
一是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
二是各部門積極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教育雙減,三歲以下嬰幼兒照顧服務費用納入個稅專項扣除,災害生育保險代理,普惠托育服務,優生優育服務,提高特殊家庭補助金標準等。
三是各地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積極出臺支援措施。目前已經有25個省份完成了條例的修訂,部分省份已制定實施方案。從現有情況看,各地普遍延長産假30至90天,增加普惠托運服務發展,計劃生育家庭權益保障等條款。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