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藥企被出售(附名單)
來源 | 賽柏藍
特約撰稿 | 金錢草
在進入“十三五”之後,我國醫藥行業的並購頻次和並購金額顯現突飛猛進的勢頭,進入“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企業並購仍然“高燒”不退,但出現了新的變局——藥企之間的並購減少,財務投資以及創新性小創公司並購合作成主角...
醫藥行業並購投資情況概覽
在進入年末歲尾,各種盤點接踵而至,本文大致盤點下我國在即將過去一年裏我國醫藥行業的並購情況。
根據《2021年清科研究中心PEDATAMAX數據週報》,在過去一週(12月18-24日)國內共有投資、上市和並購共189起,涉及總金額962.94億人民幣,其中,生物技術及醫療健康行業涉及事件排第一位,金額列第三位。
注:來源於《2021年清科研究中心 PEDATAMAX數據週報》,供參考
如果時間再拉長一些,範圍再聚焦一些來看,從2021年1月至今我國醫療健康行業的單純並購案例就有151起,遠高於消費生活等其他行業。
注:根據清科創業PEDATA MAX統計數據整理,供參考
自2009年實施新一輪醫改以來,各种醫藥行業相關政策不斷發佈,直接影響著醫藥行業的格局,其中影響較大的如隨著鼓勵創新、兩票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等政策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過去整體以仿製藥為主的格局導致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大批藥企的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創新藥品的研發和高品質仿製藥的自主研發耗時耗力,對高端技術人才的要求也極高,還面臨較大的失敗風險。因此一些有實力或者規模較大的藥企紛紛瞄準和佈局一些小型創新研髮型企業。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日趨成熟,金融資本也逐步加入醫藥行業的投資並購熱潮。根據公開數據,自2016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的並購投資的案例數明顯增加——案例數維持在100起以上,涉及金額在200億元以上(部分並購案例詳見文末附件列表)
注:根據清科創業PEDATA MAX統計數據整理,供參考
醫藥行業並購火熱原因探究
一是醫療改革逐步深入,傳統藥企轉型壓力加大
基於歷史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90%以上都是仿製藥,並且仿製藥的水準也是參差不齊。但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仿製已經不再是傳統藥企的生存和發展方式。傳統的制藥企業業務板塊當中有大量的仿製藥,所以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
自“十三五”以來尤其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我國醫藥行業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
近兩年實施的國家帶量採購將繼續淘汰中小型仿製藥製造商,這些製造商沒有能力投資于仿製藥品質與療效一致性評價或內部生産所需原料藥,從而導致盈利能力受到擠壓。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實施,仿製藥行業洗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只有品質療效與原研藥一致的仿製藥才能獲得臨床的認可。我國自2016年重啟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以來至今,該項工作以最初的基藥口服劑為突破口,逐步向所有仿製藥及各種劑型拓展。企業參與態度也由最開始的觀望態度逐步轉向積極參與,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逐漸步入常態化。同時,也是一項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需要持續開展的工作。
參照國外類似工作開展完成後的結果,大批藥企和大批重復獲批的批文將消失。
以日本為例,在實施仿製藥再評價工作前後,藥企數量由20世紀70年底的1300多家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的不到900家,在2011年僅僅剩下約300家,其中主要生産處方藥的廠家約為100家,而主要生産仿製藥的企業僅為20多家。
從品種批文情況來看,日本在實施仿製藥再評價之前有10萬餘個藥品批文許可,到2013年藥品批文許可剩下不到1.9萬個,活躍流通的為1.5萬個左右。
我國規模以上化學藥企業(含原料藥和製劑)在2200家左右,在該項目工作完成後將會淘汰大批公司,活躍的公司預計將在千家以內;參照日本仿製藥再評價後剩餘批文的情況,預計我國實施完成後化學藥批文將也只會剩下2-3萬個。
可見,隨著該項工作的持續推入,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將來未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將難有立足之地。
此外,根據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政策,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是進入國家集採的入場券,傳統仿製藥企業生存更加艱難,轉型升級在所難免,創新發展成為制藥行業的突破口。因此,要麼被人並購,要麼通過並購轉型升級。
反觀我國具有研發實力的藥企如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正大天晴)和復星醫藥等企業,在近些年來保持快速增長,主要係企業創新藥銷售佔比提升以及不斷並購的結果。
二是研發創新實力增強,中小創公司增多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逐步從“快速跟進”轉變為“全面創新”的局面,並逐步向全球“一流”邁進。在國家政策支援創新的推動下,企業越來越注重創新藥物,並擴大其研發能力和産品線。醫藥行業的持續創新依賴於人才和技術儲備及獲取;以及政府和政策對研發投資的長期支援。
針對資本市場而言,投資並購無疑是獲得産品資源能力的最快方式。
三是國家政策支援,促進創新研發
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醫療改革,以加快新型生物製劑的商業化推出,其中代表性的如《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的修訂,對藥物的管理趨嚴,縮短臨床試驗申請的評估和批准流程,加快創新藥品審評上市速度;加入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倒逼企業提升藥品的研發及生産品質;增加臨床試驗機構與中心的數量和實踐登記管理,提升藥品研發過程中的監督以及提升研發效率;修改專利法以保護專利和延長其保護期,激發藥品研發創新熱情;加強評估和審批能力以促進科學監管等。
四是海歸回流,人才與技術基礎不斷夯實,研髮型中小創公司增加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穩健向好以及投資環境的改善,海外留學人才回國的趨勢增強,這有助於積累知識和技能。研發費用超額扣除和生物制藥研發投資優惠政策將激勵本土生物制藥企業創新。
在2010年之前尤其是2007年以前,我國留學生定居海外是普遍存在的,不少名牌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都成為國外優秀人才,回流率甚至不到30%。
注:來源於網路公開資訊,供參考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科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生活水準逐漸優質,留學生回國人數大大增加,還有許多國外優秀科學家加入中國,引進了國優秀的人才,80%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同時將海外先進的技術理念帶回國內,促進了我國藥品研發行業的創新發展。
在這些有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創新型研發公司和科技公司,有些已經成長為醫藥創新企業的標桿企業如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等等,更多的是還有上百家小型創新性公司。
醫藥行業並購投資未來展望
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報告,國內戰略交易將是主流,且保持持續活躍的態勢。
醫改推進的大背景下,國家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以期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醫藥産品市場的分割和地方保護,推動藥品生産與流通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
未來兩年國內交易仍將保持活躍,上市公司進一步整合資源,國有企業摸索混改以及並購上市公司控股權和優質的上市公司資産,更多大型交易有望出現。
然而由於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以及國際格局的撲朔迷離,跨國藥企的入境並購和中國藥企的海外並購可能持續低迷。
附:2021年國內醫藥行業的部分並購案例統計
序號 | 並購方 | 被並購方 | 並購時間 | 涉及金額(人民幣) | 並購事項 |
1 | 北京天宇澤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12月23日 | 金額未透露 | 天宇澤華物聯收購冠福股份2%股權 |
2 | 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四維醫藥有限公司 | 12月22日 | 金額未透露 | 九洲藥業收購四維醫藥2.30%股權 |
3 | 衛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 重慶衛寧健康有限公司 | 12月20日 | 金額未透露 | 衛健健康收購重慶衛寧健康49%股權 |
4 | 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科萊維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 12月11日 | 6958萬 | 康惠制藥增資科萊維生物藥業40%股權 |
5 | 深圳清鴻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 北京長峰醫院股份有限公司 | 11月26日 | 金額未透露 | 清鴻投資、汪文傑收購長峰醫院6.49%股權 |
6 | 浙江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花園藥業有限公司 | 10月28日 | 10.7億 | 花園生物收購花園藥業100%股權 |
7 | 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 | 古漢中藥有限公司 | 10月27日 | 2600萬 | 啟迪藥業增資古漢中藥6.25%股權 |
8 | 江蘇森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蘇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0月26日 | 774萬 | 森萱醫藥收購蘇通生物100%股權 |
9 | 研計(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 南京奧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9月30日 | 736萬 | 研計企業管理增資南京奧亞健康15.55%股權 |
10 | 瀋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 | 瀋陽興齊眼科醫院有限公司 | 9月29日 | 1.3億 | 興齊眼藥收購興齊眼科33.2%股權 |
11 | 北京天宇澤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9月7日 | 1.9億 | 天宇澤華物聯收購冠福股份1.98%股權 |
12 |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沃森醫藥技術有限公司 | 7月27日 | 5千萬 | 沃森生物增資沃森醫藥技術54.55%股權 |
13 | 安徽科大訊飛醫療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 安徽影聯雲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7月9日 | 3063萬 | 訊飛醫療增資影聯網51%股權 |
14 | 廣東聚石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冠臻科技有限公司 | 7月1日 | 1.3億 | 聚石化學收購冠臻科技55%股權 |
15 | 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廣州陽普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月23日 | 2.7億 | 格力金投收購陽普醫療5.86%股權 |
16 | 歐普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達州市尚鏡郎眼科診所有限公司 | 6月17日 | 1228萬 | 歐普康視增資尚鏡郎眼科51%股權 |
17 | 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 | 武漢天晴幹細胞有限公司 | 6月17日 | 2百萬 | 天晴股份增資武漢天晴幹細胞20%股權 |
18 |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沃森創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6月10日 | 5.8億 | 沃森生物增資森創新生物技術87.88%股權 |
19 | 廣州兆陽投資有限公司 | 安徽墨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5月31日 | 金額未透露 | 兆陽投資收購墨藥制藥1.37%股權 |
20 | 東營銘朝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 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5日 | 165萬 | 國瓷材料、東營銘朝股權投資、深圳青雲投資增資愛爾創6.67%股權 |
21 | 東營銘朝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 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5日 | 1.5億 | 國瓷材料、東營銘朝股權投資、深圳青雲投資增資愛爾創6.67%股權 |
22 | 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 北方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0日 | 金額未透露 | 日照三奇收購北方健康醫療1%股權 |
23 | 上海涌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5月20日 | 2.3億 | 涌津投資收購貴州百靈2.84%股權 |
24 | 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凱立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5月11日 | 3.7億 | 魚躍醫療收購凱立特醫療50.99%股權 |
25 | 山東省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包頭市康瑞藥用玻璃包裝製品有限公司 | 4月27日 | 8千萬 | 山東藥玻增資康瑞藥用玻璃57.14%股權 |
26 |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 | 4月22日 | 237萬 | 華大基因收購北京華大醫學檢驗所1%股權 |
27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天科(荊州)制藥有限公司 | 4月20日 | 1.2億人民 | 冠福股份收購天科制藥40%股權 |
28 | 華耘合信(海南)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 運盛(成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月10日 | 6億 | 華耘合信收購運盛醫療24.34%股權 |
29 | 津滬深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4月8日 | 8萬 | 津滬深生物收購中新藥業0%股權 |
30 | 珠海雅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雅思細胞醫學技術有限公司 | 4月8日 | 560萬 | 雅莎股份收購雅思細胞70%股權 |
31 |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沃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4月2日 | 3千萬 | 沃森生物增資沃泰生物60%股權 |
32 | 寧波三星醫療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明州腦康康復醫院有限公司 | 4月2日 | 4億 | 三星醫療收購杭州明州84%股權 |
33 | 浙江奧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麒正藥業有限公司 | 3月27日 | 5千萬人民 | 奧翔藥業增資浙江麒正藥業50%股權 |
34 | 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月23日 | 7.2億 | 健康元收購津同仁堂40%股權 |
35 | 無錫藥明康得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Oxford Genetics | 3月2日 | 金額未透露 | 藥明康得收購Oxford Genetics |
36 |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 2月9日 | 3.8億 | 華大基因增資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9.09%股權 |
37 | 深圳市昌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柏明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2月2日 | 1.8億 | 昌紅科技增資柏明勝醫療90%股權 |
38 | 國民信託有限公司 | 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 1月27日 | 金額未透露 | 國民信託、江海證券收購上海萊士2.21%股權 |
具體內容一般應包括公立醫院新文化建設的實踐基礎、頂層設計、具體做法和成效作用等。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在經過8個月、100個課時的充分學習之後,47名三級公立醫院院長和衛生健康行政管理者如期取得“三級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管理培訓班”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