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萬人考研女性超過一半”和“95後全職媽媽達80%”
文/Dr.小魚
這個週末各種考研的話題登上熱搜,考研本來是個小眾的事情,現在快變成第二個高考了。
考研英語、考研數學、肖四政治……,我都快把考研題型搞熟了。
當然,媒體報道最多的還是本屆驚人的報考數量:457萬。
2019考研報名人數是290萬,2022年是457萬,短短四年時間,增長了50%。
其中女性研究生人數,從2016年開始就超過了男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報告數據,202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女生佔比54.98%。
與考研女性越來越多相對應的是,現實世界裏“全職媽媽”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有點“魔幻”。
20多歲的女孩拼命考研,可畢業後大部分人卻回歸家庭(找不到工作)。
是需要?是無奈?還是什麼原因?
1
Dr小魚
女性就業率一直在下降
現代社會女性普遍接受了充分的教育,新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中,女性學歷已開始高於男性。
在教育上逐漸被寄予同等厚望的女性,卻剛入職場就退下陣來。
根據知名母嬰平臺“寶寶樹”發佈的《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顯示,“95後”的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
數據來源,寶寶樹
此數據有點“觸目驚心”。
但與之前的“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調查是相符合的。
根據調查,過去的二十年間,中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在下降。
1990到2019年間,勞動參與率下降了12.6%
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了59.8%
也就是説,有4成女性回歸家庭,當上了全職太太。
大多數全職媽媽,是被迫回歸家庭
三聯生活週刊曾經在網上做過一個調查:你是否接受自己成為全職媽媽?
結果很很明顯,絕大多數女性是不接受的。
2
Dr小魚
為什麼要當全職媽媽?
中國青年研究曾發表了一項調查研究,其結果顯示,不管是城市女性還是農村女性,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撫養子女和子女教育”。
全職太太——城市女性,少奶奶——農村女性
去年一篇名為《一位媽媽的困惑: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嗎?!》的文章刷屏。
而不少一線城市的優質民辦,甚至在面試家長的時候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表達出更願意錄取全職媽媽的孩子。
意思是全職媽媽能更好地配合學校,給孩子學習更多支援。
而生育後的職場壓力和不支援的環境,也讓女性不得不放棄工作。
更嚴重的問題是,“碩士女不如本科男”成了招聘市場的潛規則。
女性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青年還是中年,都遭遇著求職的隱形歧視。
不是她們不想工作,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不少“大齡”女性在網上吐槽自己找工作困難。/B站
3
Dr小魚
全職媽媽能不能讓孩子更優秀?
有人説,高學歷女性回歸家庭成為“全職媽媽”,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讓孩子成長得更優秀。
那麼,全職媽媽能不能讓孩子成績更優秀?
1990年代美國教育部發起的一個研究項目——“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
研究人員精挑細選了16個(8組)可能跟兒童教育有關的常見因素,通過追蹤和調查,分析這些因素與孩子成績的相關性。
與孩子學習成績高度相關的8個因素:
父母學歷高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母親在生育第一胎時的年齡為30歲或30歲以上
出生體重低
父母在家講英語
是被收養兒童
父母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
家中藏書多
與孩子學習成績無關的8個因素:
家庭完整
父母最近搬入了條件較好的小區
母親在孩子出生後至上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參加過啟智計劃
定期隨父母去博物館
經常被打
經常看電視
幾乎每天都聽父母讀書
結果非常明確地表明,母親不工作,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不大。
1979年,美國勞工部聯合俄亥俄州立大學以及芝加哥大學,開展了“全國青少年縱向調查”研究。
他們從全美範圍內召集了12000多名14至22歲的青少年,並對他們進行追蹤訪問直到今天。
2008年,加州的研究人員綜合研究了“縱向調查”中的大量數據,最後發現:
母親不工作,對孩子的考試成績確實有積極影響,但是影響非常微弱
以“讓孩子更優秀”為名,鼓吹女性遠離職場回歸家庭的理論,顯然是個“騙局”。
4
Dr小魚
有意思的是,我群裏幾乎所有全職媽媽都説:“將來一定要幫女兒帶孩子,因為不想讓她重蹈我的覆轍。”
只有全職媽媽自己能體會到當全職媽媽的艱辛和無奈。
而這種艱辛,目前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
超過六成的全職媽媽有“副業夢”。
全職媽媽對副業的夢想,反映了內心的不安全感,也反映出女人需要事業成就自己的心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財權自由,就沒有地位自由。
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和學術訓練的年輕女性,脫離職場失去經濟收入,回歸家庭?
這是這個最熱考研季最該思考的問題。
雞娃不如雞自己!精英家長匯聚的自雞群,想加入可掃下面二維碼。付費群非誠勿擾,只歡迎愛學習愛分享的朋友。想看我的朋友圈,也掃這個。
具體內容一般應包括公立醫院新文化建設的實踐基礎、頂層設計、具體做法和成效作用等。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專科醫生的初診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無需等待或者多次穿脫防護服折返重點診室和普通接診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