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肥厚型心肌病術後心臟康復
病史摘要
患者,54歲,男。 主因“間斷活動後氣短10年,暈厥2次,加重2年。”于入院。
患者于10年前行走活動時出現黑朦1次,持續數秒後自行緩解。5年前再次因活動後出現黑朦,伴暈厥1次,就診神經科,除外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暈厥。近2年反覆活動後氣短,黑朦症狀,伴暈厥1次。心臟超聲及心臟核磁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重度返流。入院1周前全麻下行改良Morrow手術+二尖瓣成形術,術後恢復可。現為進一步心臟康復收入我科。
入院時,生命體徵平穩,精神一般,輪椅推入病房。胸部傷口敷料包紮好,未見滲出。肺腹查體(-),心率80次/分,律齊,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3/6級收縮期雜音,腹平軟,未觸及壓痛及反跳動。下肢無水腫,四肢活動正常。
診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Morrow+二尖瓣成形術後,返流性食管炎,肝血管瘤,膽囊息肉,輕度脂肪肝。
診治經過
患者入院後根據INR調整華法林用量。監測24小時出入量及體重,監測NT-proBNP、心腎功能變化。定期傷口換藥防止感染,觀察傷口癒合情況。完善心理評估、營養評估、徒手體適能評估及6分鐘步行試驗,制定心臟康復計劃,逐漸從IA期過度至IB期。心臟超聲二尖瓣成形術後,室間隔稍厚(約13mm),LVEF66%。患者康復訓練過程順利,無黑曚、頭暈、胸悶不適,血壓、心率穩定。
影像資料:
術後胸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術後,兩下肺盤狀肺不張
術前心臟超聲(2021-5-9)
術後心臟超聲(2021-6-21)
康復評定對比
康復治療具體過程
(一)初期
目的:進一步完善24小時動態心電圖,加強運動中心電監護。逐步從IA期過渡至IB期心臟康復運動方案。
1. 床旁訓練:
1) 患者腹式呼吸,避免運動中有摒氣動作。
2) 抗阻運動:啞鈴3-4磅,屈肘訓練10個/組*2;
3) 沙袋2Kg綁腿進行後踢、側踢、以及高抬腿訓練,15個/組*2
2.步行10分鐘/天(距離500-600米),低強度,多頻次。
(二)康復治療中期
目的:逐步從IA期床旁過渡到IB期康復大廳心臟運動康復,注意運動中心電血壓監護,做好應急預案措施。
1. 康復運動方案:
(1) 帶領患者充分做好各關節熱身,順序依次為頭頸部、肘關節、腕關節以及膝關節和踝關節。
(2)患者充分熱身後,為患者佩戴好監護,進行踏車訓練,保證康復訓練中的安全。在訓練中康復師隨時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由強度:0W/10min過渡到30W/30min。
(3)維持目前抗阻運動啞鈴重量,步行時間及距離應用控制在10分鐘500米內。低強度,多頻次的運動策略。
(4)利用平衡訓練儀練習患者動態平衡和本體感覺的訓練。
(三)康復末期
目的:回歸工作崗位,回歸社會
康復運動方案:
(1) 患者使用帕維爾設備訓練了背部、胸部及下肢等低抗阻力量訓練,15個/組*2。訓練後進行柔韌性訓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等肌群雙側拉伸。
(2)Ⅲ期康復中,患者穿插進行一天踏車訓練,一天運動平板行走訓練。訓練強度為:5.5km/h進行20分鐘。
(3)教育患者開胸後的實際附屬品,如鋼絲和二尖瓣環,會長期與身體融合一起,永久狀態,從心理上應接受該狀態。避免復吸煙,教育患者吸煙可能引起的危害。
(4)營養上增加優質蛋白攝入,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水果少食多餐,平衡飲食。
討論總結
早期訓練過程中,患者未出現心率、血壓、血氧的異常改變,NYHA分級很快由II級過渡到I級。從床旁過渡到康復大廳,又從康復大廳的小強度有氧訓練過渡到有氧無氧相結合的訓練,患者的運動能力明顯提高。藥物治療和必要的外科治療對心臟康復至關重要。然而,運動療法、飲食療法和心理調節等非藥物療法是心臟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應接受非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用量,提高生活品質。正確掌握心臟康復治療的科學鍛鍊方法,將使患者受益終生。
涉及民眾看病就醫用藥,以及醫療事業、健康産業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公佈。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院長楊斌表示,“三甲醫院”是榮譽,更是責任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