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女子高燒不退,輾轉3家醫院救治無效,竟是“吸貓”惹的禍!
到寵物店“吸了一次貓”便高燒不退?輾轉3家醫院均治療無效,39歲的張女士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究竟是怎麼了?
日前,記者從上海長征醫院了解到,經過專家一番篩查,“真兇”浮出水面,原來張小姐“吸貓”時,接觸了攜帶鸚鵡熱衣原體的寵物貓或者吸入含有鸚鵡熱衣原體的空氣顆粒而致病。
所幸,經過針對性搞感染和對症治療,張女士已痊癒出院。
張女士回憶,她體溫高達40℃,經過抗感染治療後,體溫仍持續39-40℃,並出現咳嗽、咳少量白痰、胸悶,且症狀逐漸加重,胸部CT檢查,發現左肺上葉及右肺下葉炎症。
張女士輾轉3家醫院治療沒有效果後,住進了上海長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經抗炎治療後仍反覆發熱,進行了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並將肺泡灌洗液送檢宏基因組學二代測序,終於找到了發熱“真兇”——鸚鵡熱衣原體。
原因找到了,經過一系列抗感染治療後,張女士體溫恢復正常,咳嗽、胸悶較前明顯好轉。醫生進一步追問病史,得知她發熱前曾在寵物店“吸貓”,沒有直接鳥禽類接觸史。
張女士為何“吸貓”後感染鸚鵡熱衣原體?貓與鸚鵡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據悉,鸚鵡熱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鸚鵡熱衣原體,主要寄生於鸚鵡科鳥類而得名。鸚鵡熱衣原體廣泛寄生於多種鳥類如鸚鵡、鴿、雞、鴨、鵝、火雞,哺乳動物如牛、馬、貓、嚙齒類等也是其較為少見的宿主。
鸚鵡熱以散發病例居多,常見於家庭飼養寵物鸚鵡、處理活禽等情況。爆發病例則與職業接觸高度相關,多發生於禽類加工屠宰場、農場、獸醫診所、獸醫學校、寵物店等場所。鳥類作為鸚鵡熱衣原體的主要傳染源,多數呈隱性感染並通過糞便、眼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排菌。
糞便中鸚鵡熱衣原體可保持感染活性長達1個月之久,人類可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顆粒或接觸病禽的羽毛後致病。除明確鳥類接觸史外,少數爆發感染病例僅能追溯出戶外活動史,可能與自然環境中的鴿子、野鳥等排菌有關。
專家提醒,“吸貓”還需謹慎吶!
6月1日起,本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病種將由3種擴增至12種。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原宣城市廣德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徐東升、安慶市立醫院設備管理科科長居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