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前抖一抖?關於環氧乙烷滅菌後殘留,專家有話説!
這兩天,一段“口罩消毒殘留物是一類致癌物質,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視頻在微信群裏廣泛流傳。
視頻裏,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給大家科普了口罩殘留“環氧乙烷”的情況,並稱“環氧乙烷是一級致癌物”,經檢測五款口罩都有環氧乙烷殘留,雖然符合國家標準,但是最好在打開包裝後把口罩在空氣中甩一甩,可以讓環氧乙烷數值大幅下降。
那麼這道工序,
真的會導致環氧乙烷殘留,
影響健康嗎?
我們有請
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專家為各位解讀
一、口罩的分類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口罩基本分為三類:日常防護型口罩、專業呼吸防護口罩以及醫用口罩。
日常防護型口罩,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境下濾除顆粒物所佩戴的防護型口罩,執行GB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要求佩戴後吸入體內的空氣品質達到良及以上水準。
專業防護口罩,執行GB2626—2019《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防護對象從粉塵到各類顆粒物,包括粉塵、煙、霧和微生物。
醫用口罩又分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1)醫用防護口罩適用於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執行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2)醫用外科口罩適用於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以及在有創操作過程中阻止體液和噴濺物傳播的防護(執行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
(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適用於佩戴者在不存在體液和噴濺風險的普通醫療環境下的衛生護理(執行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二、滅菌的要求
口罩生産過程較為複雜,如果消毒殺菌不夠徹底,導致口罩在運輸的過程中滋生細菌,影響口罩潔凈度。生産無菌醫用口罩,涉及到滅菌工序。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選擇的是環氧乙烷(EO)滅菌設備。
民用口罩常規不會使用環氧乙烷消毒滅菌。如果使用環氧乙烷消毒的會在産品包裝上標注“經環氧乙烷消毒”,環氧乙烷殘留量必須檢測合格才能上市。公眾用於新冠防控的口罩需關注佩戴密封性(口罩結構和臉面密合程度)、過濾效率(口罩材料決定),醫用口罩還會根據使用要求關注口罩的表面抗濕性(防液體噴濺)和消毒滅菌性能(無菌操作)。
如果是使用環氧乙烷消毒滅菌的醫用口罩,必須採用經驗證合格的環氧乙烷解析工藝,環氧乙烷殘留檢測合格才能上市銷售,並按醫療器械管理進行註冊備案。
目前對口罩殘留的環氧乙烷含量低於10μg/g為安全標準(兒童專用口罩環氧乙烷殘留量不得高於2μg/g)。僅靠搖晃可以揮發環氧乙烷殘留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另外,環氧乙烷滅菌的口罩並非直接放入環氧乙烷滅菌器內直接滅菌,而是應選擇透氣的內包裝材料(一般滿足Y/T 0698.7-2009《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材料 第7部分》),否則環氧乙烷難以穿透,難以達到滅菌效果。所以內包裝通常一面是透氣材料,一面是塑膠膜組成,透氣材料的作用主要是讓環氧乙烷氣體穿透進行滅菌,而解析的時候又讓殘留物出來,且不會導致水分及微生物進入。所以未開封的口罩保質期可以達到2年以上。
正確佩戴口罩的方法是:清洗雙手後拆開口罩的無菌包裝,迅速戴上,佩戴後檢查口罩的密封性和適合性。如果揮動,有可能加速環境空氣中的微生物流動反致污染。
三、實驗:環氧乙烷殘留抽樣檢測結果
昨日,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對市場上銷售的部分醫用口罩的環氧乙烷殘留進行了抽樣檢測,規格有獨立包裝、10隻裝和20隻裝。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低於10μg/g),其中最高的為1.96μg/g,最低為0.51μg/g。
小編敲黑板:
正規廠家生産的醫用口罩,均經檢測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公眾無須擔心。
佩戴口罩前,無須揮動和搖晃。
學會正確佩戴口罩。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