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內首例!6歲川崎病患兒在復旦兒科醫院再獲新生
一名六歲的川崎病患兒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接受左冠狀動脈閉塞血運重建介入手術後,于2021年11月16日康復出院。這是國內首例川崎病患兒左冠狀動脈迴旋支長段完全性閉塞的經導管血運重建手術,如此低年齡患兒的經導管血運重建手術在國際上也罕見報道。
六歲女孩涵涵(化名)來自遼寧,聰明乖巧,不幸的是生後4個月時患了川崎病,而且遺留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
涵涵的媽媽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深知冠狀動脈病變的危險性,非常用心地堅持抗凝治療。但是最近,涵涵在當地進行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左前降支明顯鈣化、迴旋支纖細,而且出現了明顯胸悶胸痛的情況。經當地醫生推薦,家人帶著涵涵前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求醫。
在兒科醫院心內科,經過詳盡的冠狀動脈影像和心肌缺血的評估,涵涵的左冠狀動脈迴旋支起始端長段完全閉塞,而且同位素負荷心肌灌注顯像顯示心肌側壁、下壁、前壁多處可逆性缺血,側枝血管不足以滿足心肌的供血。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芳教授團隊與中山醫院心內科馬劍英教授充分討論後,決定為涵涵進行經導管迴旋支再通血運重建手術。
經過充分準備,11月10日,專家團隊為涵涵實施了冠狀動脈閉塞再通及球囊擴張術。涵涵年僅6歲,手術難度極大,但治療小組制定了縝密的方案,歷經1個半小時的手術,完美的完成了血運重建,手術後造影顯示閉塞的冠狀動脈完好顯影,未見夾層及假性動脈瘤形成,整個手術操作一氣呵成。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由於創傷小、恢復快,在成人已成為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首選。但川崎病合併冠狀動脈病變不同於成人的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常常早期為動脈瘤,後期由於血栓形成或內膜增生或鈣化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而且常常多個動脈瘤與狹窄或閉塞並存,病變複雜,選擇PCI還是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需充分評估後慎重決定。
劉芳教授介紹,目前,國內僅有為成人設計的冠狀動脈導管,兒童血管細、主動脈弓短,大大增加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手術難度。國內尚未見兒童冠狀動脈閉塞後經導管介入治療的病例報道,國際上也罕見此類病例報道。
包括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四大類共21項任務!
《任務》明確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