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骨科新材料與修復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市六醫院成立
今天(6月18日),上海骨科新材料與修復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正式掛牌成立。該研究中心由市六醫院副院長范存義教授領銜,經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0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獲批立項。
上海骨科新材料與修復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立標誌著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繼上海市糖尿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礙疾病重點實驗室之後,又一個省部級科研與轉化平臺的誕生。
據研究中心負責人范存義教授介紹,上海骨科新材料與修復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以此為契機,依託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高起點定位、高品質發展,充分利用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型平臺激勵政策,搭建骨與軟骨修復材料研發、關節重建與材料研發、軟組織修復與材料研發、運動系統康復與器具研發等四大研發平臺。
“我們目前在骨科領域的很多研究都是圍繞臨床技術難題的,此次成立的研究中心則力爭在骨科修復材料關鍵技術上實現自主研發突破,解決國外核心技術卡脖子的難題。”范存義教授説。
據悉,范存義團隊正在探索借助定制化3D列印技術,通過比對患者對側肘關節,定制肱骨遠端關節面假體,實現術中依據術前模型進行精確截骨及假體安裝。結合新材料的修復關鍵技術,定制化的人工假體將完全貼合患者的肘關節,滿足術後穩定性需要。
“受制於人工關節目前普遍的使用年限問題,此項技術對年輕患者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延緩了全肘關節置換的時間,也為今後其進行全肘關節置換保留骨量,有助於提升手術效果。”范存義教授説。
此外,基於“精準醫療與臨床轉化”相結合的發展理念,研究中心還將打造國內骨科新材料與修復再生領域産學研用一體化平臺,通過與國內高端製造企業合作,開展骨科領域新材料與新器械的基礎科研和臨床轉化研究,提升骨科新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臨床應用價值,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骨科修復新材料與康復器具,帶動上海市骨科相關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提升我國骨科材料方面整體水準。
6月1日起,本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病種將由3種擴增至12種。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原宣城市廣德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徐東升、安慶市立醫院設備管理科科長居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