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報告分析“十四五”期間公立醫療機構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巨大挑戰,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十四五”時期是醫療衛生健康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醫療健康行業又將發生哪些變化?
2日,畢馬威發佈“十四五”醫療篇報告,其中聚焦醫療行業,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就醫療健康産業規劃提出建議。
報告首先指出,醫療健康快速發展,多家頭部企業和國資投資平臺紛紛成立健康産業集團,行業實現高速增長的同時,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具體而言,在政策層面,以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帶量採購”等政策,對行業傳統的商業和運營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競爭層面,國內各頭部公司紛紛跨界進入醫療健康行業,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在技術層面,人工智慧、AI、網際網路醫院、醫療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擴展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提高了診療效率。
報告繼而認為,在政策、競爭、技術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變化之下,業內各醫療産業集團面臨著賽道選擇、業務定位和運營提升等一系列問題。
例如,對於醫療健康行業眾多可選賽道,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醫療健康賽道;選擇細分賽道後,如何對各業務的定位、目標及發展路徑進行規劃;新業務的發展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援,如何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如何構建業務發展所需的人才資源、獲客渠道並獲得政府支援等。
報告進一步指出,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是公立醫療機構在“十四五”期間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公立醫療機構當前正面臨五大主要挑戰。”報告稱,這些挑戰分別是: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進,如何針對改革實現成本控制與醫療服務的規範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面推行,如何在“國考”中取得理想成績;新冠疫情常態化,公立醫療機構如何對防控模式進行全面升級;行業競爭逐漸激烈,公立醫療機構如何應對患者分流的壓力以及新政引領下,如何系統性加強運營管理能力。
“醫療健康行業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作用,也凸顯了其獨特的價值。當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畢馬威中國副主席吳國強説,針對各醫療産業集團面臨的一系列的挑戰,“一站式”解決方案可提供助力。
6月1日起,本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病種將由3種擴增至12種。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原宣城市廣德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徐東升、安慶市立醫院設備管理科科長居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