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健識 | 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分級診療 解題關鍵在基層能力
“統籌調配,佈局區域內醫療資源。”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後,鎮江市醫療集團的黨委書記、院長邵教第一時間與健康界分享了他的心得和推進分級診療工作落地的新方向、新想法。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衛生健康領域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分級診療再次映入大眾眼簾。
健康界梳理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分級診療是“十三五”以來的一個工作重點。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在70%左右的地方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推進分級診療”,以及“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從對數量的要求到對品質追求以及加快體系構建,無疑體現出近些年我國的分級診療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4%,較2015年增長9.8%。”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這組數據也是對此的有力佐證。
在新的發展階段,分級診療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對此邵教表示,現階段分級診療建設推進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還是基層能力,其具體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基本醫療,二是基本公共衛生,“必須兩條腿走路,不可偏廢”。
以鎮江市醫療集團為例,在市政府統籌規劃下,通過全市網格化的醫聯體佈局,涵蓋基本醫療和基本公衛,構建起了防、治、康、養、護一體化的全生命週期醫療服務體系,滿足百姓多層次、差異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分級診療體系構建的初期,可以採用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方式來提升基層的能力。”邵教坦言,“但從長遠來看,基層自身能力的提升需要引起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並協調相關政策來推進基層有人願意去、去了留得住、留下有前途。”
6月1日起,本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病種將由3種擴增至12種。
新的方案對考核內容中綜合性指標做了較大的調整。
原宣城市廣德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徐東升、安慶市立醫院設備管理科科長居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