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科普:有關糖尿病的科學與誤區
中國網•山東2016-04-10 15:47:31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焦點科普:有關糖尿病的科學與誤區

  新華社記者 劉石磊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應對糖尿病”。近年來,中國糖尿病發病率迅速增長。然而,糖尿病知識普及仍然不夠,公眾認知誤區還有不少。以下是根據已有科學結論整理的幾個常見問題:

  1、糖尿病“不是嚴重疾病”,無需干預?

  有些人認為糖尿病只是一種普通的慢性病,不必重視。中國研究人員2013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依調查結果推算,中國約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患此病,而接受治療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率不到40%,公眾對糖尿病缺乏重視。

  事實上,如不加干預,糖尿病會導致失明和截肢等嚴重後果,患者發生冠心病、腦卒中、尿毒症的危險性高出普通人數倍。世界衛生組織6日發佈的《全球糖尿病報告》顯示,2012年,糖尿病導致全球150萬人死亡,而血糖超出理想值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另外造成220萬人死亡。

  2、“吃出來的病”真能“吃回去”?

  有宣傳把糖尿病稱為“吃出來的病”,並認為單靠控制飲食就能“不治自愈”,甚至宣揚某種食品的“食療功效”,號稱能“根除”糖尿病。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特徵是缺乏胰島素分泌能力,無法預防;後者更常見,是由於自身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造成,可通過控制飲食、適量運動達到一定預防效果;兩者目前均不能根治。

  在2型糖尿病治療方面,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治療,但定期檢測血糖、進行必要的藥物控制同樣重要。迷信“食療”、宣揚“根治”,都是偽科學。

  3、對“糖”要避之千里?

  在控制飲食方面,最常見的誤區就是糖尿病患者應該遠離任何形式的糖。因此有所謂“健康食譜”稱,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肉和水果。

  從科學角度講,糖尿病飲食重在“平衡”,各營養素之間要保持一定比例。比如,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攝入,可能導致脂肪的過度分解,出現酮症,甚至發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於150克至200克。

  同樣道理,肉食攝入過少也會帶來健康問題,比如使機體蛋白質不足易導致患者抵抗力降低。至於水果,其甜味主要由果糖來決定,但果糖的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如果餐後血糖低於10,可以攝入一些水果,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兩餐之間。

  此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應該講究科學、持續、平穩,“強制降糖”不可取。這是因為人體在血糖下降幅度較大或速度較快時會産生明顯的升糖反射,即體內的升糖激素會在短期內驟然升高。強制降糖違反了人體的自然規律,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大家都愛看
0531-88556552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