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齊魯沃野一派生機勃勃:進入灌漿期的小麥麥粒漸滿,“綠油油”即將變成“金燦燦”,豐收在望;一批批“土特産”升級産業鏈條,逐步成長為大産業,帶富一方百姓;農村環境更優美、基礎設施更完備,成為農民樂享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重托和厚望。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紮實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紮實推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農業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齊魯樣板成色越來越足。2023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1.25萬億元、穩居全國首位,擁有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1萬多家,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3776元、是2017年的1.6倍。
找準路子 邁實步子
連片“抱團”推進鄉村“五個振興”
“環湖處處是風景,十里八村各不同。”在地處沂蒙山區的蘭陵縣,生活在會寶湖周邊的村民親身感受著村莊的大變化:“過去‘破爛窮’,現在不僅路通了、景美了,還有不少人來這旅遊,我們也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日子越過越紅火!”
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的背後,是當地整合資源、連片共建,串起了沿湖10個村莊的“振興鏈”。蘭陵縣魯城鎮鎮長王磊介紹,一方面,抓好環湖環境提升,對沿湖重點村莊進行道路美化、街巷綠化、村莊亮化,建設文化景觀;另一方面,依託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規模種植蜜桃、花椒、金銀花等特色農産品,同步發展手套加工、鄉村旅遊等産業,帶領群眾奔向“共富路”。2023年,會寶湖片區內10個村的村集體收入均超過20萬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山東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結合基層實踐,探索出了抓村連片的路徑,明確了建設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這一抓手。
“我們堅持因地因村制宜,以村和片區為基本單元連片規劃,推動片區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産業融合、人才聚合,這樣就破解了單個村發展資源、空間有限等問題,集中力量辦大事,全要素協同推進‘五個振興’。”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紅旗説。目前,全省啟動建設省級示範片區224個,帶動市縣建設起一大批片區,構建起梯次建設、分類推進的良好格局。
連片“抱團”發展,組織是保障,人才是關鍵。在沂水縣諸葛片區,有了片區黨委引領、駐村第一書記們合力幫扶,觀賞魚特色産業正蓬勃發展,通過“園區+鎮級聯合社+村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村集體和農戶實現“雙增收”;在泗水縣龍灣湖片區,“鄉村振興合夥人”的到來,盤活了農村閒置資源,孵化出眾多業態項目,讓村莊變景區、農家變客房、農副産品變旅遊商品,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建強“戰鬥堡壘”,持續深化村黨組織“跨村聯建”,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吸引人才到鄉,優化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援計劃,推廣“鄉村振興合夥人”“首席專家”等經驗做法;匯聚發展合力,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支援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同時推動國有企業與示範片區結對,抓項目、興産業,賦能鄉村振興……
找到路子,更要邁實步子。山東按照連片打造的思路,把村和片區分好類、排好隊,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每年佈局一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努力推動片區建設聚片成面,構建各美其美、全面振興的發展格局。
抓好産業 築牢糧倉
擦亮“全國農業看山東”金字招牌
眼下,正是小麥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的麥田裏,滿載農藥的植保無人機在飛防技術人員的熟練操控下,沿著麥田低空飛行,向田間噴灑農藥,開展“一噴三防”作業。“把種田託管給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更科學、更智慧,像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不壓小麥、噴灑均勻、效率更高。”大汶口鎮衛駕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克勇説:“從現在的小麥長勢來看,今年産量應該差不了!”
農業是山東的一面旗幟。作為農業大省,山東以6%的耕地、1%的淡水資源,貢獻了全國8%的糧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産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就要在紮實的基礎上再塑優勢、再創輝煌,持續擦亮“全國農業看山東”金字招牌,為全國農業農村發展多作貢獻。
“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堅定扛牢責任,全面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建成高標準農田7600多萬畝,加強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糧食總産連續三年突破1100億斤,全國推廣面積前10位的小麥良種有5個是山東培育的,全國人民的飯碗裏裝了更多的“山東糧”。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不僅“米袋子”滿滿噹噹,“菜籃子”“果盤子”也愈發充實。山東深入挖掘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鹽鹼地生産潛力,著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蔬菜、肉蛋奶、水産品産量均在高基數上實現穩定增長,豐富了百姓餐桌。
在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的基礎上,山東著力促進農業産業提質增效,圍繞棗莊石榴、煙臺蘋果、日照綠茶等具有獨特優勢的“土特産”做文章,向特色要效益。
棗莊是我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産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2023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棗莊考察時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産業鏈,增強産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如今,當地創新研發了石榴飲品、藥品、化粧品、養生保健品等産品,還積極開發農業休閒、醫藥康養、文化旅遊等體驗性項目,讓石榴“種賞加銷”産業鏈更有幹頭、更有賺頭。
放眼全省,一批批鄉村特色産業拔節生長,農民在種養殖、深加工、旅遊服務等各個鏈條環節上就業增收,“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扮靚“顏值” 刷新“底色”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平坦整潔的村路,錯落有致的宅院,清澈見底的水灣……如今,走進膠州市裏岔鎮肖家村,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讚嘆。
過去的肖家村,村莊環境“臟亂差”——路邊雜草叢生,草垛亂堆亂放,蒼蠅蚊蟲亂飛。“大變樣,得益於我們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裏的基礎設施也更加完善。”肖家村黨支部書記肖政委説,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顏值”,肖家村還利用閒置房屋,建起“幸福裏·小院”養老服務基地。在這裡,老人不僅可以享受免費的午餐,還能相約三五好友娛樂、保健、讀書。
小村莊折射大變化。推進廁所革命,提升農村供水水質,推動快遞進村入戶,改善農村醫療、教育、住房條件……近年來,山東聚焦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下足“繡花”功夫,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生態環境滿意度,一個個山清水秀、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美麗村莊出現在齊魯大地上。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有亮麗的“面子”,也要有幸福的“裏子”。
“射門,得分!”5月1日,濟南市歷城區第二屆村民足球聯賽開幕,71個村莊的32支隊伍參賽,揭幕戰現場活力“燃”爆全場,贏得觀賽村民陣陣喝彩。
火爆出圈的“村超”足球賽,熱血沸騰的“村BA”籃球賽,精彩絕倫的廣場舞大賽,如火如荼的鄉村馬拉松……在山東,一場場“村味”十足的文化體育賽事,豐富著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著村民的精神風貌;“村村有好戲”、“回村過大年”、黃河大集等鄉村文化活動品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回到鄉村,讓鄉村留住記憶、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繁榮鄉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淄博市推出“趕大集”宣講,宣傳黨的理論政策;菏澤市開展“山東手造”進鄉村記憶館活動,讓更多手造産品走到群眾身邊;青島市推廣建設新時代結婚禮堂,推動形成婚慶新風……山東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挖掘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時代價值,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下功夫,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奮鬥路上,更多精彩的山東故事正在上演。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毛鑫鑫 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