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雲300余處荒地變廣場一戶一景觀 一村一特色
荒地變廣場,村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記者郭慶萍攝
5月16日,吃過晚飯的村民陸續來到慶雲縣常家鎮休閒文化廣場,有跳廣場舞的婦女,有打牌下棋的老人,還有追逐玩耍的兒童,熱熱鬧鬧開啟了鄉村夜生活。
“這個廣場以前是片雜草叢生的荒地,沒想到幾個月的時間大變樣,我們休閒健身有了好去處。”常家村村民劉洪勝高興地説。
廣場的修建源於慶雲縣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23年1月,常家鎮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把改造荒地提上議事日程。鎮黨委書記李月柱在荒地前“擺攤問政”,傾聽群眾心聲、徵求群眾意見。當年3月,鎮黨委召集村民代表、村“兩委”成員,對徵集的民意研究分析、商討方案,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最終決定將這塊荒地改造成休閒文化廣場。剷除雜草、平整土地、路面硬化、種植綠化、安裝健身器材……6個月後,一個寬敞整潔的休閒廣場建成了,改善環境的同時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質。“我們正在建宣傳欄、繪文化墻,後續將組織廣場舞大賽、八極拳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滿足百姓文化娛樂需求。”李月柱説。
慶雲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按照宜建則建、宜園則園、宜林則林的原則,打造小公園、小果園、小菜園。推行門前景觀制,由村幹部帶頭,建立房前屋後景觀檔案,群眾可結合村規劃自主美化農村院落、房前屋後。同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入黨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工作推進指揮部,每季度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階段性任務。建立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片、群眾包房前屋後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志願+”作用,通過庭院會、村民大會等形式,把人居環境為什麼整治、怎麼整治講明白、説清楚。推動“積分超市”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群眾利用清掃衛生積分可在積分超市和農家書屋兌換生活用品、借閱書籍,提高群眾參與整治積極性。
依託建成的小廣場,慶雲縣定期舉辦村民運動會、“小戲小劇”曲藝匯演、送戲下鄉進村、非遺戲劇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宣講輕騎兵”下鄉,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開展農技交流、技藝傳授及培訓活動,不斷壯大鄉土能人藝人隊伍;深入挖掘唐棗樹、星星小鎮、南侯村等特色鄉村文化景觀,發展文創産業,將鄉村特色轉化為文化産品,開發鄉村文化IP,形成文化産業鏈,為鄉村經濟增添新的增長點。同時,創新工作方法,高標準規劃設計,打造一戶一景觀、一村一特色,實現景觀與文化相互融合,讓群眾共建共用文明成果。
截至目前,慶雲縣通過整治荒地,建成300余處小廣場。(記者唐曉穎 通訊員馬新磊 劉蕾 李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