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天津、北京7月11日電(記者 周潤健 黃垚)“入伏”啦!7月11日,“三伏”大幕正式開啟。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來説,7月11日至20日為頭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19日為末伏,前後長達40天。
“入伏”後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高溫,極易發生“中暑”現象。“‘隱伏避盛暑’,公眾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老、弱、病、幼等體質較弱人群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時間。若外出,一定要採取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等,並隨身攜帶一些防暑藥物。”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説。
國家氣候中心針對今年盛夏全國氣候趨勢預測的會商顯示,盛夏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新疆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將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與伏天同時“上場”的還有強降雨。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1日至13日,黃淮北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將先後出現強降雨天氣。其中,北京西部和北部、天津北部、河北中南部沿山一帶和東北部、山西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沿太行山東麓局地有特大暴雨。
“預計今年東亞夏季風偏強,主要多雨區在我國北方,其中華北和東北地區出現強降水的可能性較大。”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説,進入主汛期以來,東北、華北大部、江淮大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西北大部、江南中南部和華南大部降水較常年偏少,局部地區出現氣象乾旱。
“隨著盛夏颱風活動加強,華東沿海、華南南部等地降水將有所增多。”陳麗娟表示,預計盛夏時段,我國將呈現南北兩條多雨帶佈局,以北方雨帶為主。
進入伏期,酷暑難耐。專家提示,伏天既要防高溫中暑,更要科學防“寒”。切忌貪涼洗冷水澡、長時間吹空調等;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少寒涼,以免造成胃部痙攣。同時,汛期降水增多,公眾應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降低強對流天氣等對人身安全、生産生活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