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濟南長清區五峰街道辦事處蔡莊村的櫻桃園地,山東管理學院師生正現場幫農民直播帶貨,前來體驗的下舖子村村委委員羅榮芬説,村裏雖然有好山好水種植的綠豆、小米、核桃,但地處偏遠,只能靠商販前來收購。“今天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電商,讓我堅定了為村裏建立網店把好産品賣出好價錢的決心。”
但在實際操作中,農民還面臨不少技術性制約。産品調研、文案設計、圖片處理等等建店前期難題,能使很多村民望而卻步;網店建成後的正式運營會遇到大量技術性細節問題,需要有人長期跟蹤輔導;網店建成後如果沒有流量、人氣,就會形同虛設。此外,産品售出後,打單號、包裝、聯繫物流等,都是很難操作的事情。為解決這些難題,很多地方政府選擇了購買服務,但電商企業的服務成本太高,是不小的財政負擔。
“大學的人才、技術優勢能幫助農民達成願望。”山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馮慶祿表示。
楊晨是山東管理學院經貿學院電商專業大三學生,去年全程參與了學校的長清區電商進村項目建設。她與另一名同學搭檔共同負責其中1個網店的建立與運營。在一週多駐村建立網店過程中,楊晨和同學共同完成了産品的文案設計、圖片拍攝等,圖片處理等技術難度高的活兒,則交給了學生志願者組織——60多人的鄉村振興服務社,其集納眾人智慧、力量,專為電商助農解決各種難題。
網店建成後的初步運作中,不僅要現場反覆指導,項目基本完成回校後還要繼續教,通過微信視頻、QQ或電話,每個月10幾次答疑釋惑,達數月甚至一年之久。“假如我們畢業或其他原因未能接續,則會移交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楊晨説。
網店建成後,楊晨和她的同學們通過微信、朋友圈、微網志和學校的網路平臺不斷推介。山東管理學院有上萬名學生,一傳十、十傳百,漸漸提升了知名度,流量上升。三個月後,楊晨幫助所建網店的小米月銷量,最高達2600袋(每袋5斤、10斤不等),收入近10萬元。
這一網店的建設過程,折射了山東管理學院推動電商進村的全鏈條技術性操作,具有接續傳承、反覆指導、團隊支援、合力推介等獨有特點,成功解決了農民的電商難題。
除了全鏈條操作外,山東管理學院還具備全要素調動、多方位合作的獨到優勢。前臺與後臺、學生與教師、學院與全校等各方要素都被積極調動起來。今年4月份,山東管理學院聯合本校五個學院成立了鄉村振興産業學院,以更多的學科資源、實踐力量投入其中。
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目前,山東管理學院已經在8個縣域內進行了農村電商建設,形成了8個“中國淘寶村”、2個“中國淘寶鎮”,年銷售額超億元,推動了當地産業振興。
“學校和學生自身也得到了發展。”馮慶祿説,學校的培養理念是“勞動情懷深厚、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突出”,電商助農成為踐行這一理念的最佳渠道和載體之一。
山東省企業管理研究會秘書長孫亮説,電子商務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該由高等院校牽頭,建立一個融合高校資源、企業資源的統一平臺,一起助力鄉村振興。(劉天儀 楊成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