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
升壓站全景
2021年6月17日,對於地處魯西北平原的山東省禹城市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由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建核電公司”)承建的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並網啟動儀式正在此地舉行。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中電建核電公司以及德州市、禹城市的相關領導嘉賓齊聚一堂,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中電建核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法書(前排左二)到項目視察
項目並網啟動儀式現場
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總裝機容量50MW,安裝單機容量為3MW的風電機組16台和2MW的風電機組1台。工程新建110kV升壓站一座及總長達30公里的2條集電線路。作為中電建核電公司今年開工建設的重點項目,得到了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建設初期,中電建核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法書參加了項目的開工儀式;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岳增智參加了項目並網啟動儀式;施工過程中,公司副總工程師、新能源公司董事長蔡國軍也多次到現場指導項目建設。最終在建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實現從開工到建設完成僅用時120天、提前23天完成並網投産任務,刷新了同類型風場的建設施工速度。
項目投産後,將為周邊兩個鄉鎮、三十多個自然村供電,不僅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生活品質,還為當地發展綠色能源、實現節能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參加啟動儀式的德州市、禹城市兩級政府領導及投資方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都對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業主方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還表示將該項目作為標桿工程,其公司今後再建風電項目要以該項目為模板,參考建設。
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得到領導嘉賓如此高的評價,背後原因除了項目施工用時短、效率高、設備良好穩定運作之外,還與整個工程彰顯“精”字硬功,做好“細”字文章有關。
李鋼幕(中)與管理團隊一起優化設計圖紙
編制“六個策劃”,不打“無準備之仗”
俗語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早在開工動土之前,作為項目經理的李鋼幕就跟他的管理團隊一起為項目制定“任務書”、“路線圖”。
“在工程施工前期,我們編制了施工組織策劃、品質工藝策劃、工程創優策劃、安全文明施工策劃、物資管理策劃、智慧工地策劃等六個策劃。”李鋼幕説。
品質工藝策劃,是對施工工藝提出具體的標準和要求,主要圍繞“標準化 精細化”,有針對性的編制在哪打造亮點,在什麼部位出精品等等,策劃具有指導性和實操性。
“編制工程創優策劃,作為EPC項目,我們從設計源頭進行策劃、現場安全品質施工管理策劃,竣工資料整理策劃,為整個工程後續創優擬定的一個策劃。”李鋼幕介紹。
開工伊始,李鋼幕和他的團隊就結合和自身特點擬定了物資管理策劃,從設備採購、排産、催交,一直到貨到現場的保管和使用等整個流程。並根據工期要求、輕重緩急詳細分解的物資供應計劃,確保物資有序進場,使採購資金使用更加科學化。項目工期策劃是下一步要實施的目標,真正做到‘糧草先行’,保障工程項目的推進。”
有了對設備物資的管理策劃,幹工程還離不開人,而人去施工安裝就離不開安全二字。李鋼幕説:“現在對安全都非常重視,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的環境和氛圍著實能夠提高在場工作的工人們的安全意識,也是展示企業形象的窗口。所以,安全文明施工策劃使非常必要的。”在施工前期,李鋼幕帶領他的團隊擬定了安全文明施工策劃,提前將場站環形道路使用混凝土高標準進行澆築,作為永久路基、施工臨時道路使用,並在道路兩側使用圍欄進行生産與非生産區域的劃分,是整個場站施工期間更加整潔有序。場外針對開挖土進行生熟土分開存放,便於後續土地復墾使用;裸露土及基坑邊緣均採用防塵網覆蓋。通過詳細的的策劃與實施,在工程建設全過程中安全與環保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與建設單位的一致好評,為工程順利推進安全護航。
除了編制“六個策劃”,李鋼幕還和他的管理團隊一起對施工圖紙進行了嚴格的會審,結合“六個策劃”裏面的一些想法,對圖紙進行施工前的優化,力爭做到設計最優、風險最小、成本節約最大化。
都説“不打無準備之仗”,李鋼幕與管理團隊在做好“紙面”功夫外,還不忘“訓練部隊”。“在施工前有針對性的組織班組人員進行技術性交底,交關鍵點和交施工難點,教工藝品質標準要求。”李鋼幕説,“這個交底我們以大家在一起以交流的形式進行,以播放工藝品質視頻片段、圖文並茂PPT的形式進行,這樣的形式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使得一線工人真正做到品質在心中、工藝在手中。”
集電線路保護帽採用圓角工藝,成品效果美觀
接地扁鐵安裝順直、彎曲角度一致;螺栓朝向一致且緊固無鬆動;黃綠漆涂刷均勻、間距一致
科學分配資源,創造電建建設“新速度”
“萬事俱備”後,就要開工建設了。有效用時120天建設完成,並且能夠提前23天並網運作,刷新了同類型風場的建設速度“記錄”的背後,體現的是李鋼幕和他的團隊施工組織的科學性、高效性。
合理優化工序,提高風塔吊裝進度。李鋼幕介紹,這個項目在風機塔筒安裝時,優化了吊裝工序,在吊完三段塔筒以後,不再繼續吊裝剩餘的三段塔筒,而是進行另一道工序施工。“正常吊完三段塔筒需要3個小時,如果再繼續吊剩餘的三段塔筒和機艙,受能見度等因素影響當日無法完成,按部就班的去施工,僅僅組合葉輪和葉輪拉伸工作就需要一整天時間。所以我們就把工序調整了一下,在吊完三段塔筒之後拼裝組合葉輪。”李鋼幕説,“因為組合葉輪拼裝完成後有一個打拉伸的過程,這個需要12個小時,很佔用整體的吊裝時間。”
李鋼幕將吊裝班組設立了一個葉輪拉伸小組,拉伸工作這個過程在地面施工,不存在高空作業的安全風險,充分利用夜間這個時段將拉伸工作完成,使第二天白天能夠快速的完成剩餘安裝工作,正常需要四天吊裝完成一台風機,現在只需要兩天到兩天半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風機吊裝的速度。
交替使用吊具,合理分配資源。這個項目在施工的時候有兩個吊裝工作面,有兩套專用吊裝工具,在其中一個工作面非塔筒安裝工作時,塔筒吊具處於閒置狀態,李鋼幕就提前安排使用第二套吊裝工具對正在進行吊裝的第二段塔筒進行吊具安裝,吊具的充分交替利用節約了吊具安裝和拆卸時間,每台風機塔筒吊裝將節約4個小時,提高了整體吊裝效率。
李鋼幕與他的團隊還利用夜晚時間,對主吊的吊臂進行集中拆解,便於第二天白天轉場,縮短了大型吊裝工具的轉場時間,提高了大型機械利用率。
對於安裝風機葉輪受風力、風速影響較大這一客觀因素,李鋼幕不等不待,帶領團隊走訪風場周邊群眾,了解當地風速大小及規律,結合測風軟體,及時準確的掌握了當地風的“習慣”。能夠做到“等風停”,有力地利用好1.5-2小時的無風“窗口期”,提高了風機的安裝效率和施工安全性,為整個項目提前完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電纜接線線芯彎曲弧度一致,綁扎間距一致,號頭整齊、清晰美觀
升壓站SVG室外設備基礎平整預埋件高度一致,整體效果凸顯精細
做好細節優化,保證品質又“錦上添花”
常言道“慢工出細活”,但是李鋼幕和他的團隊卻是“快工也能出細活”。在前期做好策劃的基礎上,李鋼幕還會帶領團隊針對專業單位工程進行施工方案和作業指導書的編制,更加具有施工指導性。
有了作業指導書,工人們也知道怎麼幹了,是不是可以開始全面施工了?還不行!“在施工之前我們還要要求施工班組做一個樣板,不會讓工人們一上來就大面積的施工,所有工序都是要先從樣板這個點開始,如果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起到了樣板引路的標準,那麼才會再同意大面積的開始施工。從點到面的控制,能夠更好的將品質工藝策劃落實實在在的落地。”李鋼幕介紹。
施工過程中,李鋼幕團隊的技術人員會對專業技術進行監督和指導,真正使策劃和方案不打折扣的實施。另外,在一些關鍵部位嚴格按照公司“重要工序檢查控制卡”的要求進行執行,每一個重要部位的施工,誰實施的、誰監督檢查的、誰過程旁站大家都要簽字履責。
項目品質上“摳細節”,成品感觀度上李鋼幕還要“精益求精”。“現場電氣設備基礎我們都採用了一個圓角條的工藝,把棱角變成圓弧,過渡更柔和,外觀更美觀。基礎混凝土澆築也是一次成型,一次成優,沒有二次抹面。”同樣,場站內的道路、升壓站站內的散水和排水溝等外觀方面,也均採用圓角條設計工藝,使場站道路更加整潔,使整個場區更加清晰,效果也更加美觀。李鋼幕介紹:“站內所有電器設備基礎預埋件安裝的位置和水準度非常精準,電氣設備安裝後吻合度非常高,幾乎零誤差。比如説主變的設備基礎,在主變安裝到位後,主變與基礎預埋件的貼合縫隙控制在1毫米以內。”
通過良好的管理策劃,場站接地安裝順直、標識明顯、黃綠漆涂刷界限清晰、均勻一致;電纜溝支架採用預製玻璃鋼支架,絕緣性能良好且不易變形;電力電纜敷設順直、層次分明、轉彎合理、走向明確,電纜綁扎整齊,無交叉、無扭曲;電氣設備盤櫃內部接線彎曲弧度一致;電氣二次接線標準統一,吊牌整齊劃一,線芯彎曲弧度一致,接線工藝考究;電纜防火封堵採用有機堵料及不銹鋼邊框,封堵嚴密,方正整齊。
遮罩接地規整、牢固;電纜標識牌齊全;防火封堵嚴密並採用不銹鋼邊框分隔
李鋼幕對工藝品質“精益求精”
十一年始終堅守,用心做好每一個工程
自2010年7月調入新能源分公司以來,作為一名“少壯派”的“85後”,李鋼幕從基層幹起,一步一個腳印,十一年來先後參建過10個新能源項目,其中擔任新能源項目經理的就有8個。截止2021年6月,由李鋼幕主責的風電及光伏項目投産總容量440MW,累計完成道路修築160余公里,集電線路施工170余公里,風機基礎165台,風機安裝165台,新建升壓站5座,完成施工産值16億元。主責的風電項目榮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一次;榮獲“中國電建優質工程獎”兩次;個人先後榮獲公司“五星級策劃師”三次,降本增效好青年、優秀團員、科技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連續六年榮獲新能源分公司“優秀管理者”。
一串串榮譽的背後,是李鋼幕十一年如一日的始終堅守。“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用心做事,幹就要把它幹好了,眼睛裏不能揉沙子。幹活從細節上去考慮,既然認可了企業給予的這個角色,就要擔當作為把角色扮演好,盡職盡責的去把這個事情給它做好。”李鋼幕説。
禹城葦河風電場項目在施工高峰期,參與施工的整個團隊能達到450人到500人之間,而管理人員最多的時候只有13、14人。一個項目部老中青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如何將數量龐大的隊伍管理的井井有條,李鋼幕有著自己的經驗:他本著“團隊共商、智慧共聚、問題共解、成員共進”的原則,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和閃光點,人性化管理。“我們這個工作常年出發在外,風電項目短平快,一忙起來兩三個月不回家都是很正常的事兒,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的辦公和住宿環境,讓大白天安心工作,下班之餘吃好休息好,做好後勤保障時很有必要的,讓大家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
對於未來,李鋼幕也有著自己的打算:“肯定還是一如既往,對工程品質不能打折扣,我的想法就是精細化管理,助企業優質履約。一直都説現場就是市場,我們只有把現場幹好,才能贏得後續市場,這也就是我要把現場做精做細的一個初衷吧。項目部就是一個窗口,它把公司的理念、設計的藍圖都通過項目變成現實。通過一個工程,來樹立企業形象,來樹立企業良好的口碑,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通過現場得到更多的市場。”(記者 闞金劍 通訊員 董衛強 蘇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