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岱財評丨夏糧總産再創新高,山東扛牢農業大省責任
日前,山東發佈經濟半年考“成績單”,其中農業經濟數據十分亮眼:上半年,山東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4818.6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1%。夏糧實現豐産豐收,單産、總産均創歷史最高水準。全年夏糧播種面積5993.2萬畝,比上年增加90.1萬畝,增長1.5%;夏糧單産440.0公斤/畝,增加4.8公斤/畝,增長1.1%;夏糧總産2637.2萬噸,增加68.0萬噸,增長2.6%。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山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嚴格落實黨政同責要求,狠抓糧食生産不放鬆,糧食總産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而今夏糧産量再創歷史新高,這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穩壓器”的作用,為全面落實“六穩”“六保”提供了堅強保障,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山東力量。
夏糧生産交出優異答卷,得益於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
落實糧食安全生産政策,基層黨委、政府和廣大農民群眾是關鍵。為提高種糧積極性,山東落實産糧大縣獎勵政策,2020年共有99個縣進入國家級産糧大縣獎勵範圍,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18.25億元。去年12月底,省財政拿出4000萬元對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的9個設區市給予獎勵。同時,堅持以小麥種植面積為依據,向農戶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自2015年以來每年落實補貼資金約77.5億元,補貼資金通過“齊魯惠農一本通”直接發放至農戶手中。加大農業保險對糧食生産的保障力度,全省三大主糧作物投保率超過75%。
堅持“藏糧于地”,截至2020年山東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13萬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生産條件明顯改善,糧食産能明顯提升。據調查統計,一般糧食産量提高10%-20%,平均每畝增産100公斤以上,佔全省耕地面積55%的高標準農田,生産了75%以上的糧食。
堅持“藏糧于技”,山東選育推廣了濟麥系列、山農系列、煙農系列等一大批小麥高産穩産品種,其中僅“濟麥22”一個品種,推廣面積就佔到全省小麥麵積的近三分之一,良種對糧食生産的貢獻率達到47%。同時,普及推廣了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小麥寬幅精播、“一噴三防”、氮肥後移等關鍵增産技術。
夏糧能否豐産又豐收,全面機收是基礎,減損降耗是關鍵。今年“三夏”,全省投入8公斤以上喂入量的收割機5.2萬台,帶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527台。在全省10個縣組織100名機手開展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據專家現場實測,10個賽場的平均機收損失率為0.857%,隨機抽查地塊平均機收損失率0.97%,均低於2%的作業品質標準,以此帶動形成了機手比學趕超、全社會關注支援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夏糧豐收對全年糧食生産爭取了主動,但也應該看到,當前正是秋作物生長的重要時期,而夏季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較多,可能對農業生産構成較大威脅。抓好秋季糧油作物的生産管理和防災減災,對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至關重要。
各地應把防災減災作為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重要內容,明確部門分工,層層落實責任,把防災減災工作落實到人到田。要時刻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立足抗大旱、防大汛、救大災,科學研判災害發生趨勢,把困難估計的更充分一些,把準備措施做的更足一些,把保險系數打的更高一些,及早制定農業防災減災預案,以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確定性,應對災害的不確定性,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堅決打贏農業防災減災奪豐收這場硬仗。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毛鑫鑫 報道 策劃:齊淮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