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新職業從業者中高層次人才符合條件 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近年來,新技術、新産業、新職業不斷涌現,帶來就業群體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其職稱評審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7月27日下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順應新技術新産業發展、開展新職業職稱評審方面的探索及推進措施答記者問。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鐘建軍在發佈會上表示,人才評價是人才工作的“指揮棒”,人才評價指向哪,人才就流向哪。近年來,隨著“四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各類新職業“百花齊放”,並逐漸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的“蓄水池”。開展新職業群體職稱評審,是引導人才投身“四新經濟”主戰場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省人社廳積極探索開展新職業群體職稱評審,引導各類人才向“四新經濟”集聚,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主要體現在“四個注重、四個全力”上:
注重以用為本,全力引導各類人才投身“四新經濟”主戰場。充分用好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通過新設職稱、調整專業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向新産業、新業態等“四新經濟”集聚,樹好人才流動的“風向標”。比如,省人社廳緊緊圍繞全省發展大局,聚焦“十強”産業、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重大發展戰略,增設大數據工程、快遞工程、技術經紀、新型職業農民等職稱,吸引更多人才向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集聚,打造“四新經濟”人才集聚高地。截至目前,全省已評出快遞工程初級以上職稱4740人,新型職業農民3329人,均居全國前列。同時,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動態調整已有職稱專業,滿足新的職稱評審需求,助力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比如,在工程系列增設人工智慧、雲計算、工業設計專業,在環保工程中增設生態保護專業,在藝術系列增設動漫設計專業,等等。
注重解放思想,全力打破制約新職業從業者人才評價的“藩籬桎梏”。過去,新職業從業人員參加職稱評審,或多或少存在“隱形”門檻,一些限制條件把許多人擋在了門外。為此,省人社廳堅持思想“破冰”,實踐“突圍”,打破身份、檔案、所有制等限制,暢通新職業從業人員參加職稱評審通道,搬掉職稱評審的“絆腳石”,讓新職業從業人員與傳統領域從業人員享有同等的職稱評審待遇。打破過去職稱評審“一步步爬臺階”的限制,對於新職業從業者中的高層次人才,建立職稱申報直通車,只要符合條件,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有力增強了職稱對新職業從業者的吸引力。同時,打造“網際網路+” 的新職業人才職稱評審服務新模式,實現申報、審核、評審、公示、備案等功能的 “一條龍”網上服務,讓數據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注重實績實幹,全力提升評價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堅持不唯學歷、資歷、論文、獎項,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職業特點,科學制定新職業專業職稱評價標準,突出工作績效、實踐成果,推行代表性成果制,海外工作經歷、學術和專業技術貢獻均可作為參評依據,真正讓能力、業績“説了算”。同時,探索多元化評價方式,創新開展筆試、面試、答辯、評議等多種評價方式,努力把不同的人才用最合適的方法評出來。比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改變過去審閱材料的傳統評價方式,採取業績展示、測試答辯、綜合評議等相結合方式進行評審,並組織評審專家直接深入到田間地頭對申報人員進行現場考評,做到“怎麼幹就怎麼評”,讓評審工作更加“接地氣”。比如,技術經紀專業職稱評審,著重評價其技術轉移轉化的實際成果,引導他們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注重試點先行,全力開展開發區特色專業職稱評審。開發區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載體,也是集聚人才資源的重要平臺。工作中,省人社廳依託省級以上開發區,聚焦園區特色主導産業,探索開展開發區特色職稱評審,鼓勵“專精特新”人才向開發區集聚,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動力引擎。同時,支援開發區及省內領軍企業、“瞪羚”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學會等,參與特色專業職稱評價標準制定。目前,山東省已在青島、煙臺、臨沂、東營、威海等5市開發區(高新區),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行動通訊功能材料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碳纖維複合材料、物聯網、智慧製造等特色專業職稱試點。其中,煙臺高新區已評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專業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23人。其他試點地區特色專業職稱標準條件也已陸續制定,相關評審工作已部署開展,歡迎廣大專業技術人才積極參與。
下一步,省人社廳將及時總結推廣相關經驗做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動態修訂標準條件,及時調整職稱專業目錄,讓職稱評審更好服務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為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閃電新聞記者 劉少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