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融合“青島製造+青島服務”
9部門聯合出臺措施促進“兩業融合” 單個企業最高補貼2000萬元
放大“青島製造+青島服務”耦合效應,拓展城市産業全新發展空間。日前,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動青島市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15項42條系統政策的頂層設計,為這座城市搶佔“兩業融合”制高點謀劃路徑,為青島加快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和北方服務業中心提供支點。
搶抓數字化機遇
鞏固引領優勢
按照全球經濟的演進路徑,以現代服務業支撐先進製造業向高價值端轉型和變革是必然趨勢。
在城市競爭力層面,目前,服務業已成為青島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61.4%。然而,當前正值全球價值鏈調整與重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青島服務業也面臨“高端封鎖”與“低端鎖定”雙重夾擊,推動服務業突破發展、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融合是“破題”之道。
在産業層面,為先進製造業提供數據、金融、技術等要素保障的生産性服務業是打開“兩業融合”大門的“鑰匙”。2020年,青島生産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08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2%,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3.7%。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2%,金融業增長7.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5.9%,逐漸成為提升青島生産性服務業的主要力量,也為“兩業融合”奠定了基礎。
在企業層面,那些陸續從青島走出的“兩業融合”領跑者,正在“模糊”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邊界,在各自的行業探索全新的引領業態。2020年,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首批全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遴選名單,共涵蓋40個企業和20個地區。青島分別有海爾集團、青特集團、特銳德3家企業和城陽區入選,獲評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
當前,青島“兩業融合”主要依靠重點頭部企業引領支撐,中小微及各種初創型企業在“兩業融合”領域業務分散、場景單一,自身觸網融合動力不強,尚缺乏政策支撐體系以及政府數據共用和行業數據交易機制。與此同時,在“兩業融合”的細分領域尚未涌現出對集群發展具有支撐性的融合平臺,創新機構和人才水準尚不足以對更高能級的融合發展提供專業化支撐。
隨著青島數字化轉型發展步入快車道,發揮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優勢,將為青島鞏固既有優勢,實現更深層次的“兩業融合”提供絕佳歷史機遇。
明確“路線圖”
撬動融合新引擎
數字化時代,“兩業融合”的實質,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針對青島當前存在的問題短板,對標先進城市經驗,《通知》為青島“兩業融合”明確了“路線圖”,撬動産業融合新引擎。
“兩業融合”並非簡單的服務功能嫁接,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發揮融合乘數效應離不開關鍵技術的自給自足,離不開企業組織戰略、商業模式、運營體系等全要素的優化與調整。結合青島“十四五”時期産業規劃理念,瞄準增強高端産業引領功能、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體系,青島提出18條政策措施,包括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對市級新認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智慧(互聯)工廠、數字化車間或自動化生産線,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單個平臺服務商年度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業、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對進入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培育體系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推動産銷一體化,定期發佈《青島市創新産品推薦目錄》;推廣柔性化定制應用,大力推廣模組定制、眾創定制、專屬定制等個性化定制,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等。
在“兩業融合”的城市産業環境塑造上,如若重點領域行業開放度不夠,關鍵資源流通不暢,將會極大限制服務經濟向實體經濟的滲透。對標深圳、上海、蘇州、重慶、武漢,青島提出9條政策措施,包含推動通信管道共用開放,支援免收基站租賃、資源佔用等費用;打造新型汽車産業生態,推動無人化智慧化車輛廣泛應用,對新成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電堆模組及系統、智慧網聯等重大項目,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的補助;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産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對接製造業企業的中長期融資需求者;引導製造業供應鏈核心企業加入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臺等。
聚焦融合支撐要素供給,激活“兩業融合”內生動力。青島承襲落實國家、省“兩業融合”相關部署,推出15條政策措施,包括建設生産服務型物流樞紐,支援大型工業園區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倉儲、配送等基礎設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並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拓展電價優惠政策,製造業企業的服務業務用電、用水、用氣等採取與一般工業同價;創新用地保障模式,探索功能適度混合的産業用地模式;打造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全市工業大數據平臺,完善工業基礎數據庫,推動各類平台資源互聯互通、數據開放共用,提高綜合服務平臺運營能力等,優化産業融合發展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