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濟南市歷下區燕山街道燕文社區的田永純老人遭遇驚險一幕:突然感到右腿麻木無力、身體僵硬不能動,也説不清楚話。“當時,我就想起帶在身邊的一鍵緊急呼叫器,馬上按了上面的‘SOS’求助鍵,不到一分鐘,就有工作人員和我聯繫。”田永純説,工作人員馬上聯繫了救護車,並通知了他的女兒。“得知孩子在外地工作,工作人員又陪我就醫。要不是‘親情E聯’智慧養老平臺,後果不堪設想。”
當下,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空巢家庭、獨居家庭不斷增多,如何提升獨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性,成為養老工作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獨居老人最怕發生意外,全天候看護又要付出較高的人力成本,而當前的資訊化手段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路。”濟南市歷下區民政局副局長王增海説,自3月以來,全區已有2315位獨居老人安裝了紅外人體感知儀和一鍵緊急呼叫器,平臺累計處理緊急預警資訊1.94萬次,實施緊急救助13例,平均每月救助2.1例。
2020年,山東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122.1萬。為著力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近年來,山東在發展傳統養老服務業的同時,加快推進資訊技術在養老領域使用,全省已有8個區(市)入選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居家養老仍是我省最主要的養老方式,而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專業化、標準化養老服務,離不開資訊技術的有力支援。”省民政廳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李海彥表示,除了遠端智慧看護平臺,具有“養老外賣”性質的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對接平臺也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喂,您好,我想找個保潔來家裏打掃下衛生。”“家裏下水管道堵了,麻煩找個師傅幫著修一下”……拿起電話,把自己的服務需求告訴雲智慧養老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已成為威海市環翠區竹島街道文昌社區居民楊慶祥老人的日常習慣。“以前打掃衛生、擦玻璃,都是我們老兩口乾,現在好多活幹不了,孩子又不在身邊,就通過這個熱線讓服務中心幫我們找人,省事省力又省心。”楊慶祥説。
“目前,這種訂單式服務供需對接,也被老人稱為‘養老外賣’,能讓居家老年人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養老服務項目。”威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曲桂賢介紹,威海市雲智慧養老便民服務中心通過打造資訊化智慧平臺,整合了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及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社會服務資源,面向全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家政保潔、水電暖維修、管道疏通等24大類200多小類服務項目。截至目前,中心擁有各類加盟服務企業3000余家,呼叫總量達到200余萬次。
通過醫養結合智慧運營O2O服務平臺,老人的健康體檢、健康指導等服務內容,可以同步傳輸到子女手機上,實現遠端查看;利用智慧健康養老設備,通過雲平臺將診斷數據發送到醫生的移動端設備上,老人不出社區即可享受“遠端診療”……在濰坊、淄博和青島等地,網際網路應用等也被積極引入養老服務領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讓智慧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樂享晚年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化養老已成為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同時,如何讓這些資訊技術賦能養老服務行業,也考驗著政府及養老服務工作者的智慧與能力。“智慧養老,‘養老’是核心,‘智慧’是手段。推進智慧養老,關鍵還是讓老年人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滿足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家庭的實際需求,以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李海彥説,下一步,山東將以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為目標,繼續探索創新多種智慧養老模式,豐富智慧養老産品供給,為更多居家老年人提供“功能表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 本報記者 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