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資訊化“三年一大步”跨越趕超 濟南工業強市揚帆逐浪開新局
近日,《濟南市工業和資訊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印發,濟南工業和資訊化迎來高位發展的又一個五年。“十三五”時期,尤其是最近三年,濟南工業和資訊化實現了“三年一大步”跨越趕超,工業經濟總量由全省第三梯隊跨入第一梯隊,形成了“345”的競爭優勢:工業增加值總量躍升並穩居全省第3位,佔全省比重提高至10.4%,首位度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躍居全省第4位,提升5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連續跨越2個千億級臺階,上升至全省第5位,提高8個位次。
強省會必須強産業,強産業必須強工業,濟南市把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作為強省會戰略的重要支撐,聚焦製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大重點任務,持續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推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引領發展“三個發展”走在前列。
工業強市挺起發展脊梁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738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利潤總額407.3億元,增長40.6%;41個工業大類中,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行業達到15個,總量佔比92.7%……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濟南市工業和資訊化逆勢而上、勇攀高峰,有力支撐濟南GDP躋身萬億俱樂部。
濟南市工業和資訊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汲佩德説,成績的取得不僅因為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走在全國前列,更是因為濟南市委、市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
2020年,濟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4.2%。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297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連續兩年超過400家,其中2020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24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145家、專精特新企業567家,均居全省第1位。
這一年,工業不僅“量”上飛升,更實現“質”的飛躍。六大重點支柱行業合計增加值同比增長19.1%,增長貢獻率達到83.7%,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77.9%。濟南工業投資增長27.9%,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四大新興産業投資分別增長174.4%、66.6%、48.6%、30.2%。
四大支柱産業崛起成峰
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中國重汽新一代黃河重卡正式下線,標誌著中國重汽智慧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正式投産。今年4月19日-20日,首屆濟南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暨黃河流域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博覽會在濟南成功舉行。這是濟南智慧製造與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縮影。
優勢主導産業加速崛起,成為工業強市的重要支撐。2020年,大數據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産業規模均達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規模均達1500億級。
在濟南,費斯托全球生産中心、浪潮數字工廠、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産業園等一批先進製造業項目建成投産;全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産基地、伺服器生産基地、400係不銹鋼生産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産基地、亞洲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産基地在這裡建成。浪潮、九陽入選國家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企業,24家企業獲評山東省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培育智慧製造示範項目104個,數字工廠120家,累計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810個,總投資1992億元。
一流産業生態夯實發展底座
産業發展,不僅需要技術、金融等要素,更需要一流的營商環境釋放發展空間。“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汲佩德説,“全市工信系統著力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點,聚焦打造一流産業生態,著力提高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和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準,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6月,《濟南市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強鏈群、增質效、提能級、強保障等四個方面推出22條政策措施,實現了全省全國“十七個首次突破”。至此,濟南市構建起“1+N”工業強市77個政策體系,産業扶持資金規模達到30億元,政策的含金量、覆蓋面和精準性達到了新的高度,初步構建起國內一流的政策體系。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今年一季度,濟南工業經濟再迎“開門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分別高於全國和全省1.4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和支撐。
風勁潮涌逐浪高。濟南工業強市正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濟南市工業和資訊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建設智慧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打造先進製造業和數字經濟兩個萬億級産業高地,有效支撐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級,形成“2+1”三個萬億級産業發展體系。
汲佩德表示,站在強省會建設新的歷史起點上,濟南市工信系統搶抓機遇、全力攻堅、乘勢而上,不斷開創工業強市新局面,以省會産業發展的新擔當新作為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記者 段婷婷 通訊員 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