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銷兩頭脫節,一直是困擾中國農業的結構性問題。天災“菜貴傷民”、豐産“谷賤傷農”的怪圈,則是這種矛盾的集中體現。
一把青菜要經過層層流轉,大量損耗,才能進入餐桌。中國有600萬夫妻小店,離居民最近的商業業態,卻大多做不了生鮮賣菜生意。
城市的“毛細血管”與農村的田間地頭,如能實現高效連結,能否化解供需矛盾?
4月14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獲悉,為做好電商産業扶貧,濟南市商務局將積極對接阿裏等知名平臺及社區團購、生鮮電商機構召開對接會,擴大濟南市農特産品線上銷售。
近日,記者觀察到,阿里巴巴MMC事業群旗下盒馬集市這個“新物種”進入濟南後,小店的生意、居民的餐桌和農民的生産,都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單親媽媽的小店,開起了“雲菜市”
38歲的單親媽媽單麗娟,在濟南市天橋區歷山北路一個老舊衚同的拐角處,開了一家“麗娟便利店”。早上五點半起床給兒子做飯,晚上十二點關店睡覺,這個作息表,她堅持了10年。
14歲的兒子總勸媽媽早點關門,單麗娟做不到。每晚,總有喝了酒的客人來買包煙、買瓶水。小店是這個單親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而煙酒和水飲佔了銷售的最大頭。
單麗娟心裏很清楚,光靠日用百貨和快消品,人氣上不來。最初,周邊居民路過好幾回,才意識到這裡開了個小店。有朋友建議,進點水果蔬菜,放在小店門口,這就是活廣告。
單麗娟試了沒多久就放棄。要的量多,賣不完只能爛掉。要的量太少,批發市場都不願意送。而且,經過層層經銷商,她拿到的價格很高,老百姓不買賬,哪怕她的菜只比幾百米外的菜市場貴1毛錢。
一日三餐,才是最硬的剛需。但僅成本這一因素,就註定小店很難做生鮮生意。
今年3月,阿里巴巴設立MMC事業群,在對外説明中描述,其核心使命是“服務每家店,只為每個家”,通過升級社區的夫妻店,直連農産品基地和産業帶工廠,把好貨好服務帶給社區居民。
阿裏MMC是近場社區電商模式,盒馬集市就是這種近場社區電商平臺,它會通過數百萬小店感知到的社區消費需求,確定性地去採購。
3月底,MMC旗下盒馬集市進入濟南,麗娟便利店首批接入。線上平臺琳瑯滿目的生鮮食品,撐起小店的“雲菜市”。作為自提點,單麗娟每個月都將賺到一筆佣金。
水果蔬菜進小店,煙火氣帶來了人氣。除了附近的居民外,還有學生客。
麗娟便利店與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南校區,僅隔著一堵高高的圍墻,但距校門口有近200米,過去學生很少光顧。現在,很多學生在盒馬集市訂購水果,貨送到了店裏。
到了提貨時間,學生們打電話問單麗娟,她找來一根2米多的帶鉤子的木棍,把水果用塑膠袋包好,挂上之後踮起腳尖,將木棍舉過3米多的圍墻,學生們趴在圍墻上取貨。
從大棚到餐桌,平價鮮美一日達
盒馬集市上線後,不少濟南市民的餐桌上,多了一道新鮮的羊肚菌。
供應商王浩男,1995年出生,濟南本地人,16歲就跟著父親做香菇生意。過去,他的客戶以二級批發商和飯館超市為主。
王浩男告訴記者,消費者對新鮮羊肚菌一直有需求,但經銷商不敢進貨。因為採貨後,要等著顧客買,等上幾天,羊肚菌也爛了。網上可以買到新鮮羊肚菌,但售價比成本價貴2-3倍,要三天收貨。
通過盒馬集市連接小店,生成直接來自每一個消費者的訂單,王浩男覺得,自己終於離消費者更近,對市場更加了解。
4月7日早上,王浩男的香菇正式上線盒馬集市。他判斷肯定大賣,於是提前補貨。果然,到了中午就賣光了。他迅速把貨備上,又一售而空。
羊肚菌的市場也打開了。經銷商在有明確訂單後再採貨,通過MMC構建的新供應鏈特別是冷鏈倉儲設施,羊肚菌等易腐的農産品得以規模化進入城市餐桌。
“從農産品基地種植大棚到我們的倉庫,再到盒馬集市的中心倉、網格倉,然後配送到社區小店,一天之內搞定。”王浩男説。
“雲菜市”不僅菜品新鮮,而且價格親民。“價格差不多,品質好很多,是我們的目標。”盒馬集市山東負責人諸小明説。
王浩男介紹,過去一根帶著三朵鮮銀耳的菌棒,成本只有7.5元,網上售價68元,三天到貨。現在他從福建寧德採購的一朵鮮銀耳,在盒馬集市只賣3塊多,一天到貨。
“説實話,香菇經過層層加價,到消費者手裏漲了不少。如果能更直接地供給消費者,他們吃得開心,我們賣得也輕鬆。”王浩男説。
“媳婦讓我看一看《山海情》”
王浩男的香菇,來自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的一個農民合作社。能直接對上本地農産品基地,是他成為盒馬集市供應商的重要原因。
MMC在對外説明中透露了一個願景:幫助農業實現數字化生産。在其架構中,除了盒馬集市和零售通,還有數字農業事業部提供支援。阿裏已經在全國建成5個大型産地倉,其中一個位於山東淄博。
從事傳統生鮮行業多年,王浩男深知,一隻香菇背後的價值分配機制:農民幾乎沒有定價權,也不了解外面行情,基本上是收購商説多少就多少;農産品流通要經過很多環節,成本層層遞增,加上消費者對農産品價格又非常敏感,所以在田間地頭壓價成為常態。
通過盒馬集市的試水,王浩男觀察到:把香菇收購價提高到3.6元/斤,農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由於流通成本的極大壓縮,消費者買到的價格,也只加了幾毛錢。
更重要的是,準確的消費需求。在山東市場,目前單個重量在8兩左右的大個頭杏鮑菇賣得貴;但數據顯示,2-4兩的需求很大,於是濟南市場上的杏鮑菇個頭開始變小了。
這些資訊,不僅幫王浩男優化採購決策,也讓他萌生了指引農民改進種植的想法。
“媳婦讓我找來電視劇《山海情》看一看,説是裏面有帶領村民種蘑菇脫貧的故事。”王浩男説,他決定在惠民縣建種植大棚,給村民送菌棒,同時派出技術指導員;村民按照市場需求確定的標準種植香菇,他全部包銷。
這種以銷優産的模式,此前已在阿裏數字農業基地中實踐多年。MMC的成立,將為數字農業的探索引入更多農産品基地,品類也將從水果拓展至蔬菜、糧食領域。
記者了解到,在山東,盒馬集市正在進行本地餐桌研究,聯合農業領域的院士和首席科學家,用科技手段升級改良香菇、韭菜、馬鈴薯等本地特色農産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曉丹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