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8月2日訊 杜仲增(贈),字易,號桐蔭居士,以倚石精舍·漢華堂自居。一九四三年古曆五月二十一日生於青島,祖籍山東濟南。中國山東省民革黨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甲骨文研究會山東國際交流中心常務理事、山東盆景奇石協會顧問、《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特邀顧問編委、山東大學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杜仲增自述:
余淺薄不文,篆刻、書畫一道,學無成就。自孩時即喜弄筆墨,積習歲年,未有師承。十六歲從中學老師甘明庚先生學篆,翌年拜歷下名士弭菊田先生學習書畫,遂入正途。十八歲從臨清黑元吉先生學藝。伯龍師授以畫論,示範執筆、懸腕之法,並諄諄教導:“不薄南宗、不阿北派、不入時畦、厚積薄發。”自此略具軌轍。二十二歲進入濟南工藝美術研究所,從師王鳳年先生,朝夕相處,耳濡目染。而後,受宗惟成、魏啟後、蔣維崧諸先生教誨,或授之畫理、或授之書論、或授之篆學,數十年如一日。寒風夜雨、青燈黃卷,細心潛學、漸入藝境。一九七八年,偶遇海上名儒、著名畫家唐雲先生,先生不以余為不肖,收為弟子。同時得滬上錢君陶先生指授,並結識陸儼少、謝稚柳諸前輩,及韓天衡、劉一聞諸君,收益匪淺、實為吾福。
山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張志民在談到對書畫家杜仲增的印象時,他這樣説:
我的好友杜仲增,為人謙和,心地善良,多才多藝,卻從無作秀之態。平凡、安祥、行無聲、動無影,輕輕地潛遊于“詩、書、畫、印”之間,在煩囂的世事氛圍中尋求一方凈土,凈化自己的靈魂,靜靜地耕耘著他那塊未被污染的田園。
杜易,字仲增,法名:界高。1943年生於青島。祖籍山東濟南,祖上是當時頗有些影響的書香世家。家族的薰陶和天資的聰慧使他自幼便涉獵廣泛,耳聞目睹于豐富的傳統文化中。中學時期,師從精於篆學、書畫和古文字學的甘明庚、弭菊田先生,奠定了比較堅實的書畫篆刻基礎。英俊聰穎的先天素質,又促使他酷愛戲劇,高中時期,以頑強的毅力自學完成戲劇大師“斯坦尼”體系的全部課程,成為學校文娛活動中的佼佼者。1963年高中畢業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成績優異,但時運並沒有降臨在這個年輕人的頭上。短暫的興奮迎來的卻是巨大的打擊--因“家庭出身”問題而被拒之門外,從此,一顆稚嫩藝術幼苗被殘酷地扼殺,意外的打擊使他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痛苦和深思使他把自己封閉起來,痛定之餘他選擇了讀書,如饑似渴地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求索。
迫於生計,更執著于對美的期盼,他在求索中選擇了書畫藝術。1964年,憑著不薄的美術功底進入了濟南工藝美術研究所。在此期間結識了著名畫家王鳳年等諸先生。拜師學藝剛剛有所轉機,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特殊的“家庭出身”和本質的善良又被排斥在另類,但社會的冷眼與偏見並沒有使他屈服,風風雨雨的經歷和書籍的滋養使他更加堅定了學藝的信念。為了實現繪畫之夢,他利用一切機會,創造一切條件,冒著極大的危險走訪那些被批判被打入牛棚的書畫家們。
北京的李苦禪,南京的錢松岩、宋文治、丁士青,杭州的潘天壽,濟南的張茂才、黑伯龍、宗惟成、弭菊田、魏啟後等先生,都在那個非常時期成為他所拜訪的恩師,並盡其力所能及給予這些靠邊站的老畫家們以關愛和安慰。在抄家前夕,他將王鳳年年先生的大批作品轉移到自己家中,千方百計的保護起來……有時,他的家中也成為不少老畫家們臨時的“棲身”之地。
由於他對危難的藝術前輩的尊敬和忠誠,惺惺然更換來前輩對這個後生的厚愛。黑伯龍先生把珍藏的王石谷《枯木寒山圖卷》送給他臨摹,言傳身教,“不薄南宗,不阿北派,不入時畦,厚積而薄發。學畫以清四王入手,上追宋元,下啟八大,石濤、石溪上人為範本,這樣才不會有狐禪之虐。蔣維崧、任曉麓、黃立蓀、魏啟後諸先生又經常認真指導他系統地學習文字學,金石學,傳授對甲骨文,青銅器、瓦當、漢簡、碑帖、古陶瓷、墓誌銘的鑒定、分析和研究,開闊了他的藝術眼界,豐富了他的畫外之功。
特別要提的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杜仲增拜海派畫家唐雲先生為師後,又結識了陸儼少、謝稚柳、程十發、錢君匋、韓天衡、劉一聞諸名家,均結為良師益友、忘年之交。
高層次的交往、高層次的研習使他的藝術道路、藝術思維在總體上具有濃厚的傳統色彩。
數十年間,杜仲增給我的印像是尊師重道,于字、于畫、於人,皆誠懇、豁達、求實,耐得寂寞,埋首于素紙黃絹之間,潛心筆耕,目光和毅力遠勝於一般。依我看,這份至勤至奮的精誠,皆浸潤在他的筆墨之中,他在傳統美學和水墨的內涵基礎上追求個性化的同時,筆墨間無不流露出宋畫中氣韻嚴謹的心性又兼之石溪、石濤、龔賢諸家茂密蒼渾之氣。“語到忘機近佛人”面對大自然全心貫注再創作的他,達到忘我境界,産生新的自我。
龔賢語:“古人之書畫,與造化同根,陰陽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為先天,奉師説為上智也。然則今之學畫者當奈何? 曰,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取證于晉、唐、宋人則得之矣。”他總是在細微的觀察中尋找方法、規律,歸納總結出畫法的新程式。
出於我的預料,也使我認為是必然,在佛歷2539年12月8日(即西元1996年元月27日) ,杜仲增皈依佛門,改畫室“方舟齋”為“倚石精舍”。潛心詩、書,畫、印之研究,潛心佛經的吟誦,修心修性,返歸自然。如一泓水,如一縷風,如一片葉,如一朵雲。
我為他祝福: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