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中央部門預算公開:預算越透明 用錢越規範

2017-04-17 08:52:15 來源:西部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日前,100多個中央部門同一天向社會公開了2017年部門預算。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包括預算公開在內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仍然“在路上”,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還需要繼續從多方面努力。

  日前,100多個中央部門同一天向社會公開了2017年部門預算。此次預算呈現出一系列新亮點,包括公開時間進一步提前、公開部門增加、首次公開重點項目預算情況以及首次在共用平臺集中公開預算等,反映出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顯著成效。

  在現代國家治理中,政府全部收支必須納入預算,由權力機關審查批准、監督執行。同時,預算必須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近年來,預算從以往主要屬於人大、政府的事務,逐步走進公眾視野,為社會高度關注。應該説,這是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的一大成果。

  預算公開,是實現財政民主監督、有效監督的基本前提,也是公眾行使知情權的基礎;以此規範政府權力運作,也能推動政府管好“錢袋子”,防止亂花錢,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近年來,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向前推進,截至目前,預算公開的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預算公開體系基本形成,預算公開方式也日益完善。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包括預算公開在內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仍然“在路上”,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還需要繼續從多方面努力。

  首先,應不斷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只有公開的資訊全面、詳細,才能實現真正的有效監督。要將公開透明貫穿預算改革管理全過程,包括公開財稅政策、預算制度、預算管理程式、預算資金分配過程和結果、預算收支、決算情況、績效評價等資訊。比如,今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0個部門就首次向社會公開了10個重點項目的項目文本和績效目標,以後應擴大到更多部門、更多項目。

  其次,在做好中央預算公開的同時,著力加強地方預算公開。地方預算公開與各地人民群眾生産生活聯繫更直接、更密切,財政部去年在有關通報中指出,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包括部門預決算公開有待進一步加強、公開內容的完整性和細化程度有待提升、基層預決算公開內容與社會關注不盡匹配等。這些“短板”應該儘快補上。

  第三,媒體和公眾應進一步提高對預算的關注度。預算公開要發揮出作用,需要社會公眾積極主動行使知情權、監督權。目前,地方預算公開不到位,除了與部分地方黨政領導和預算單位負責人認識不高有關,也與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有效監督氛圍不濃有關。近年來,“三公”經費支出逐漸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熱點,反映出公眾關注預算、參與政府公共事務管理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但是,除了“三公”經費,預算還有其他很多重要內容,比如,民生支出安排、地方政府債務、預算績效等。媒體和公眾可以通過對預算的全面關注,更好地實現對政府部門的監督約束,更多地參與國家治理。(原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曾金華)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