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以後,校門口的培訓班紙飛飛又變多了,“培訓大軍”也再度集結。以至於最近兩天,網上又開始冒出“一對碩士父母竟教不了一個小學生”的調侃與無奈—— 剛一開學,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級的小安就開始了密集的英語培訓課程,他的父母雖是分別畢業于國內985與211大學的碩士,但為了讓孩子受到“專業”的培訓,還是堅定地給小安報了班。媽媽説:“苦雖苦,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幾年,不能偷懶。”
於是,網上便又掀起了一輪關於教育焦慮的討論。
一、一對碩士父母教不了一個小學生孩子 房産仲介成了“教育專家”
和小安父母一樣,對孩子學習無比焦慮的家長顯然不在少數。新華社昨天便有這樣一篇文章火了《兩個碩士竟教不了一個小學生——誰在靠你的教育焦慮“吃飯”》。碩士父母教不了孩子,家長不惜成本擇校……文章中分析的教育焦慮及培訓機構套路可謂扎心—— 1、培訓機構成“心理專家”,百般套路引誘家長“上鉤” “要專挑孩子不會的提問”“一定要讓家長感覺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培訓機構的“攻心計”陣地甚至還直接移到了手機上。 一位剛剛幼升小的家長髮現,自從孩子確定要上家附近一所著名小學後,就被拉進了“某小學入學群”。剛開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長資訊,相談甚歡。隨著人數增多,廣告出現了——暑期遊學團、游泳教練等等,而最多的還是各種培訓班的推薦。 “真是聊著天就把你給‘套路’了。”家長説,每次都是他家孩子學什麼了,感覺很好給大家推薦,然後幾個固定的託兒開始跟帖。“我孩子也在這家學的,真不錯。” 摸透了家長攀比、盲從的心理,培訓機構就會利用各種群圈定目標受眾,打著分享升學資訊、提供升學指導的旗號,散播報名緊張等資訊,製造焦慮氣氛,“吹風”中就把生意給做了。
2、房産仲介成了“教育專家” 開學後,雖然家長對學區房的追求暫時降溫,但租房陪讀的市場卻又火爆了起來。房産仲介往往用著“學區房=優質教育資源=孩子的美好未來”的邏輯,來煽動家長。 有調查發現,一些在網路上、在微信朋友圈裏被炒得火熱、看起來出自資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後的寫手卻是房産仲介機構: “學區房”仲介開始做自媒體,自己給自己寫軟文。一邊炒作著小學、中學的排名,一邊在群裏鼓動家長一定要買學區房,更新學區房房源。房産仲介儼然變身“教育專家”。
3、商業中心變成“超級學校” 儘管家長、學校都不斷在呼籲著減負,但是校外的“燒錢”並沒有停止,而嗅到這一“商機”的商業綜合體便迎來了新生。 無論是在成都還是在其他城市,都經常能看到一些商業中心正在變身“超級學校”。許多商業體每一層樓都至少有兩家培訓機構入駐,甚至有些商業中心週邊已經佈滿了培訓機構的招牌及宣傳語。 每到週末、假期,背著書包的中小學生頻繁進出,孩子們的身影從一樓的英語班出來,又進入二樓的奧數班,匆匆吃完午飯,再進入三樓的舞蹈班。 門外等候的家長中不乏碩士、博士,他們一邊焦慮地在刷著手機,吐槽起步階段的數學、拼音、圖形這麼簡單收費卻不低,但又很慶倖自己第一時間“秒殺”到了課程。 這樣的百態,作為家長的你,一定都不陌生。
二、培訓班不是洪水猛獸 但在給孩子報名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今家長孩子們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面前,每一種選擇似乎也意味著放棄—— 我們曾經尊崇“快樂至上”,可是又怕寬鬆教育不過是個偽命題; 我們將孩子送入一個個培訓班,卻又怕這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這樣的教育焦慮能瞬間緩解麼?恐怕不能。儘管有研究證明,不上輔導班的孩子後勁更足。但在“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這個問題面前,很多家長依然在糾結一番之後,選擇了“報”,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 培訓班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在報名之前,你需要先想清楚下面這些問題,畢竟指望把孩子丟給培訓班是不現實的。
1、孩子是否感興趣? 比如奧數,如果它只不過是加重了孩子對數學的反感,何必強求?所有的培訓班都應該是基於孩子的興趣基礎之上,這才是他們向前的驅動力。
2、你是否有時間陪伴? 一般的家長指望培訓班培養孩子興趣,但聰明的父母一定是和孩子一起發展興趣。如果給孩子報了培訓班,家長也一定要抽出時間親子陪伴,陪孩子練習,關心孩子的進度。 上課不過是給孩子一個基礎,真正的訓練都是在課後。如果家長做不到課後的親子陪伴,指望培訓班包辦一切,那你給孩子的壓力,不過是給自己的心理安慰。
3、你能否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你是否認為孩子報了班就能迅速進步?是否對他們抱以很大的期許,比如要提高XX分,要考到全班前X名? 如果你是用這樣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學習,那只會加重你的焦慮,加大孩子的壓力,嚴重起來甚至會破壞親子關係。
三、焦慮或許難以消除 但你至少可以做些努力 家長們傾其所能不過是希望把孩子送入名校,擁有更好的未來,但是,進入名校之後呢? 斯坦福大學新生部的主任Julie Haims,在新生部待了10年,每年都能遇到無數初入名校的新生:他們中有太多人,要麼被迫順著父母規劃好的路徑走,要麼事無巨細地需要父母幫助。但要讓他們真正成人,不至於對世界束手無策的傢夥,父母的焦慮顯然是沒有用的。 因此,她給了焦慮的父母們這樣8個建議。
1、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沒有目的性的玩耍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在確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家長該為孩子創造獨立思考、冒險和個性養成的機會。在玩耍過程中有點磕碰很正常,準備好擁抱和邦迪,但不要時時刻刻在他們耳邊嘮叨“小心”、“慢點”。
2、傳授基本生活技能 不要為孩子代勞一切事情。比如早上叫醒他們、幫他們收拾書包、準備午餐等等,這些事情孩子完全有能力獨立完成。
3、教會孩子如何思考 未來,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所取代,而許多新産生的工種都需要思考。為了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要試著與他們對話,同時抑制住自己想直接給出答案的衝動。
4、為努力工作做好準備 要培養孩子努力工作的意識,家長要率先垂范,可以從讓孩子幫忙做家務開始。下達任務時要給出明確的指令,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做,要講清楚詳細步驟,説完以後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摸索。
5、讓孩子自己規劃人生 你長大後想幹什麼?你想學什麼專業?這是大人們經常問孩子的問題。但是,其實家長心裏早已有了對孩子未來職業的刻板想法。 你為何不願意真正接受孩子內心的想法?不再期望他們成為某一種特定的人,比如醫生、律師、科學家……
6、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抗挫折能力只能從真正的困難中獲得,恰如其分地誇獎孩子,而不要老是把“你真棒”“聰明”“做得真好”等挂在嘴上。避免以下假像: 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你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應該上大學;你現在就可以擁有;你一旦參與就已經成功了;你能得到所有想得到的東西…… 這些善意的謊言會讓孩子在真正遭遇困難時情緒波動。家長應該如實告知孩子事情的真相。
7、選擇學校時不要只盯著那幾所頂尖名校 很多家長其實無法判斷什麼樣的學校適合孩子,只是迷信于一些流傳的學校排行榜。但,那並不能説明學校和孩子的匹配度有多高。 不妨多參考一些榜單,多了解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8、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與孩子聊天時,他們經常會先説一個開頭,試探家長的反應。如果你認真聽,鼓勵他們繼續講,才有可能聽到一個完整的故事。你可以説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因此駁斥他們的觀點,交流時無需爭論對錯。 我們或許無法一下子就改變孩子的教育模式,焦慮説到底也難以消除,但至少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試錯”的可能。即便術業有專攻,一對數學專業的碩士父母或許教不了孩子英語,但是一定還有比英語更重要的能力,等著你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