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君昨天看到一條新聞,震驚不已。該新聞的標題為“昆明十歲男孩因作業沒做完跟爸媽爭吵,賭氣自駕撞壞七車”。大概內容是一名10歲左右的男孩開著一輛轎車,在昆明雙河灣小區附近的逸華路上,一連撞壞7輛車。撞車之後,男孩並沒有把車停下來的意思,直到被小區物管和保安用錐筒和警戒線攔停。據説,當天男孩因為暑假作業沒做完等問題,與父母發生了激烈爭吵,之後偷拿鑰匙賭氣開車上路。據悉,男孩的爸爸知道兒子惹事後,已當場表示會負責賠償。
看完這些,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驚呆了,暑假作業君表示不背這個鍋。看到新聞下的評論,無外乎是一堆指責,或批家長教育失敗,孩子行為,父母買單;或斥孩子性格暴躁,如若不加改正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僅僅從這條新聞,我們所獲得的資訊量有限,新聞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性情我們無從得知;這起事件的原因僅僅是暑假作業沒完成嗎,我們也無法探究,但這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鐘,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避免孩子出現過激行為。
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個人長大後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的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孩子脾氣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氣質、個性因素外,和成長環境和教養方式的關係十分密切。具體來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基因
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都和父母有相似的地方,這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如果爸媽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就要多加注意自己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積極的面對難題,不要用極端的方法反抗。
2、個人因素
孩子們都有自己性格,這個性格是在後天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雖受遺傳基因的影響,但在環境中可以慢慢改變。如果孩子有心思較重、容易急躁、髮發脾氣、時常抑鬱不開心等情況,家長要格外留心,注意引導。
3、逆反心理
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但往往並不成熟,如果家長野蠻的干預或者斥責,很容易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家長和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孩子情緒,不能一味的以“我是為你好”的立場橫加干預。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個關係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或許是爺爺奶奶的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或許是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打罵讓孩子心理受傷,又或許是爸爸常年忙於工作讓孩子産生被忽視的感覺,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性格産生不利影響。
面對孩子暴躁的性格和偏激的行為,家長們也並不是束手無策的,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1、做孩子的榜樣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好典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人説:“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孩子在一個積極正面的家庭里長大,一定會非常的陽光、善良、充滿愛心。
2、適時及時的鼓勵孩子
當孩子關心別人做出謙讓、幫助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認同孩子的表現。採取多讚揚的方法,讓他體驗其中的快樂,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3、與孩子多溝通
當孩子出現脾氣暴躁、行為偏頗的時候,家長要多和孩子、老師溝通,以便找出叛逆舉動的原因,儘早消除。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批評並採取措施,教育孩子如何處理矛盾,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幫助孩子拓寬興趣範圍,多方面接觸生活,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思維方法。
4、不要貶低、挖苦、打罵孩子
貶低、挖苦、打罵會讓孩子變得脆弱,對父母唯命是從,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在感情方面也會和父母漸漸疏遠,讓孩子感到孤獨無助;在脾氣方面還容易養成暴躁,煩躁的性格。由於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覺,即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暴力的方式得到解決。
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小編希望家長們能找到合理的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