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生暑期實踐花樣翻新:“蹲”了一回監獄
對很多大學生來説,暑假並不意味著可以躲在空調房裏打遊戲看網劇,因為,他們有各種實習和暑期實踐。
養老院、福利院這些地方曾經是學生暑期“打卡”最多的地方。但現在不少大學推出了很多新的暑期實踐項目。
浙江大學的學生們跑到了雲南,不是支教,而是去推廣光伏發電,教大家用太陽能賺錢。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組織了法學院的學生去了喬司監獄。被鐵絲網隔絕了和世界的聯繫之後,學生一秒懂得了自由和生命的尊嚴。
浙江農林大學就像個大農場,2014年,學校成立了“村官學院”。今年暑假一開始,村官學院又選派了72名學員,全部進駐到金華市的婺城、蘭溪、武義、浦江、東陽等11個縣(市、區),讓學生和農民同吃同住。
坐了33個小時火車
教百姓用太陽能賺錢
浙江大學電氣學院的輔導員李濟沅帶著8個學生,赴雲南普洱市景東縣進行社會實踐。和支教不同,他們想在雲南推廣光伏發電,讓雲南人民利用太陽能來賺錢。
他們21日出發,經歷了33小時的火車後到達昆明。又坐了16個小時的汽車到達景東縣,與景東縣發改委、電力局、景東聖基光電新能源科技公司有關負責人進行座談,接下來,他們打算到已經建好光伏的農戶家進行入戶調研。
學生們所構想的光伏發電,是把屋頂上的瓦片都鋪成薄膜式的光伏板,用於光伏發電。
在這支僅9個人的隊伍裏,有6名男生和3名女生,出發前,他們在行李箱中放了防曬産品和藿香正氣水。“我們有一名女隊員,有些不適應高原環境,加上晝夜溫差比較大,今天高燒38度多,現在還在挂水。”李濟沅説。
晴朗無雲的高溫天,對隊員們來説是“又愛又恨”。
“愛,就是晴天多,這個光伏發電就能發出電來。”李濟沅向記者介紹,光伏發電是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配合逆變器(將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可以達到與現有電網配合併網的條件,“用戶自己使用,不用付電費,還可以將多餘電量出售給電網,且國家會給予補貼,老百姓可以從中受益。”恨,則是天氣太熱,太陽直射讓人有時難以承受,“但大家都比較能吃苦”。
學生們上山下鄉
絞盡腦汁開發鄉村旅遊
7月的第一週,浙江農林大茶學151班學生高瓏瀚,帶領著他的7人小組,往返在金華蘭溪柏社鄉崗嶺下村和白鳩村。果園管理、茶葉經營、五水共治、旅遊業開發,這些是他們這一個禮拜的課題。
這個地方經濟比較落後,大多數農民以種地為生,年輕人很少,留在村裏的基本是一家兩個老人管一片地。7位學生都住在當地村民倪永忠大叔的民宿裏。白天跟大伯去山裏、田裏考察,晚上回來跟他喝個小酒聊天。
“從大伯那裏了解到,原來他的奶奶在民國時代就開過‘民宿’。”高瓏瀚説,“這讓我們非常驚訝。那時候,義烏這些地方的生意人經常會在夜晚經過,宿在當地人的家裏。大伯的奶奶就給當年生意人提供過食宿。”
如今,和許多風光宜人的鄉村一樣,蘭溪這幾個村子也在試圖發展旅遊業。文化禮堂、漂流、民宿這些設施都有,但是顯然還不足以吸引城裏的遊客。
“因為發展旅遊業除了自然風光以外,風土文化還是很重要的。我們發現了這個可以追溯到民國時代的‘民宿文化’,覺得非常有趣。”高瓏瀚告訴記者。
他們發現了水質的問題,“因為河流旁邊種植的作物,不易於固土。他們在河邊種茶葉,一旦發水,這些茶樹完全會被淹掉,泥土也會流失。山上的枯枝敗葉掉進河裏,沒有人管理,會腐爛影響水質。這條河裏還有不規範的攔壩,使得壩周圍的淤泥堆積起來,讓河水流動的動力不足。如果要發展旅遊業,這麼重要的河流卻水質不清,會給遊客的印象大打折扣啦。”
法學院學生“蹲”了回監獄
再皮的學生都懂事了
酷暑之下,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暑期實踐的地方卻讓人“發涼”,因為他們去“蹲監獄”了。把監獄當做第二課堂,這個學校的教學思路果然很接地氣。
該校法學和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志願服務團隊,在專業老師帶領下,前往喬司監獄第八分監獄(出監監獄)實時參訪,親身體驗了一下“進監獄”的感覺,所有隨身物品被搜走保管,走在監獄的鐵絲網之間,觀看《一日為囚》,了解囚犯的日常生活和出監教育全過程,和獄警們面對面……這樣一番暑期實踐之後,再皮的學生都懂事了很多。
除了監獄,他們還去了司法所。
海寧市長安司法所社區矯正協管員李楓華告訴記者,這個活動已經持續了7年。司法所帶領學生志願者不定期走訪社區矯正結對幫扶對象,今年他們就走訪了曾因哥們義氣違法犯罪,現假釋矯正,自主創業的幫扶對象汪強(化名),他用親身經歷和真情實感和學生志願者們進行了深刻交流,以鮮活的事例給了學生們遠離犯罪、珍愛生活的警示。
實踐證明,對於涉法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司法所、監獄就是他們特殊的第二課堂,組織他們前往實地探訪,不僅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而且成效也頗為明顯,正如領隊老師所言,“不少學生表現出來的全是對人生和自由的敬畏”。
初審編輯 高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