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和黑板有什麼聯繫”“井蓋為什麼是圓的”,還記得山東大學自主招生時出的“神題”嗎?題目曝光後,就有不少人展開了關於上述問題的討論,但莫衷一是。7月16日,作為出題者,山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悅坦在他的微信公眾號“坦課”上發佈了一篇《山東大學自主招生面試“燒腦神題”出題説明》的文章,詳解了這些“神題”是如何産生的。
6月11日,山大組織了高考自招校測,該校自招計劃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增加了新聞傳播類專業。首次參加該專業自招的考生此前沒太多經驗可循,有考生現場被面試老師問到“黑板與廁所有什麼聯繫”“井蓋為什麼是圓的”等問題,部分考生表示很“蒙圈”,只能“爭取自圓其説”。
劉悅坦表示,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他在面試時還問過“走和跑有什麼區別”“推和敲有什麼區別”等,這些“燒腦”題目實際上都有嚴肅的針對性和學理根據。
他認為,這些所謂的“神題”,其實是對考生未來是否適合從事新聞工作、是否具備成為一名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質的考核。廁所和黑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多想一層也能發現其有內在聯繫。“例如,廁所和黑板的一個相似性在於:二者都需要及時清理,不然下次就不能再用了。”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歸納的能力,也是新聞敏感的基礎和以後從事科研工作的保障。
那“走和跑”“推和敲”有啥區別呢?他表示,這是對“演繹”能力(創造性想像)的考量,如果考生回答“速度”和“聲音”,證明其思維禁錮,僅看問題表面。例如,走和跑的區別不在於速度快慢,競走比跑都快,而在於“雙腳是否同時離地”;推和敲的區別也不在於聲音,推也可以有聲音,而在於“現場到底有幾個人”。如果考生能超越速度和聲音等表面答案,證明其有思維想像力,是可造之材。
他認為,自招考生都有一定特長,更應偏重創新力、觀察力、想像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看他們是否具備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優秀人才的潛能。
此外,他表示,自招給有特長的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其命題原則就不能完全沿用高考統考標準,而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答案可以多種多樣,從回答中可以判斷考生的思維、想像和表達能力。上述題目還在於給考生和家長釋放一種信號,即“高校需要的不僅是死記硬背的‘字典式人才’,更需要有著具備理想情懷、職業素養、充滿想像力、創新精神、規則意識、公德意識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