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2017-04-27 10:45:34 來源:西部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一位原醫學SCI期刊編輯認為,當發表論文的壓力遇到牟利衝動,“有些人是縱容,至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據調查,一篇SCI國際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發表費”,在數千元至幾十萬元不等,仲介能從中獲取暴利。

漫畫圖

漫畫圖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

  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

  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事情發生後,很多人表示不解:為何這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知名醫療專業人士網際網路交流平臺丁香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涉事論文全部刊載于美國的《腫瘤生物學》,該刊屬於醫學領域專刊,只登載醫學論文。

  中科協表示,在我國每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當中,醫學論文佔比超過一半,體量巨大,出現不規範的概率相比其他領域更大。

  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告訴記者,本次大規模撤稿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對2015年、2016年撤稿事件進一步人工清查的結果,並非新查出的造假事件。目前《腫瘤生物學》的出版方已換成SAGE公司。國內某醫學SCI期刊資深編輯認為,“學術刊物出版商非常看重旗下刊物的聲譽,在更換出版方期間清算此前遺留問題並不少見”。

  焦點二:同行評議造假是程式造假還是學術造假?

  據悉,此次被撤稿件大部分都是通過“真評審專家假郵箱”的方式,瞞天過海逃過評審監控。有些人提出,這種同行評議造假與內容造假不同,屬於程式瑕疵。

  中科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同行評議造假”就是不折不扣的“學術造假”。彼得·巴特勒表示,“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品質、誠信和可重復性的基石之一。這是稿件被接收之前進行的科學審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都醫科大學精神心理科醫師王子行説,不少學術期刊涉及多個學科,為盡可能節省辦刊成本,一個大的專業下可能只安排幾名編輯。醫學領域包羅萬象,審稿人不一定對所有稿件涉及的領域都熟悉,因此,同行評議人的意見是編輯的重要參考,也成為論文學術品質的“保險閥”。

  既然評審環節如此重要,那麼刊物為何允許論文作者自薦“把關人”?這樣是否很容易導致造假行為的發生?王子行説,評審人的選擇,一部分是刊物通過自己的渠道選擇的,還有一部分是通過自薦方式。這是因為刊物編輯對投稿人研究的領域和專家並不一定熟悉,挑選審稿人有困難,所以希望通過作者自薦的方式進行專家評審。彼得·巴特勒稱,讓作者自薦評委,是通過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方式緩解上述難題,“如果有人蓄意去規避系統,他們有可能會得手”。

  不過,面對“如果編輯多打一個核實電話就能識破造假”的批評,彼得·巴特勒承認,“施普林格作為出版商有責任確保出版過程盡可能順利進行,並符合倫理要求,同時也有責任以創新的工具來應對新的挑戰。因此,施普林格將繼續投資開發更多用於評審人身份驗證的先進系統,以防範今後發生類似情況。”

  焦點三:論文作者是造假仲介的“同謀”還是“躺槍”?

  施普林格方面稱:“目前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曉這些機構假冒評議人的計劃”。中科協方面稱,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投稿人參與了造假行為。

  據悉,國際論文投稿人聘請第三方公司提供語言潤色服務的情況普遍存在,在正當範圍內也是允許的,主要是因為有些投稿人外語不夠好、不熟悉流程。

  記者從丁香園了解到,此次曝光涉及的524名醫生中,有人確實不知情。一位北京某著名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看到自己名列撤稿論文作者,表示非常冤枉。該醫生稱,自己確實對該論文所涉研究有一定貢獻,但“投稿什麼的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通過第三方仲介投的”。據了解,除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外,一些署名靠後的人員,往往只參與論文的次要部分或者僅屬於同一項目組,在論文發表過程中屬於次要角色,因此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被列名。

  不過,一位原醫學SCI期刊編輯認為,當發表論文的壓力遇到牟利衝動,“有些人是縱容,至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上海某著名三甲醫院的一名年輕醫生説,目前發表論文已成為年輕醫生晉陞的“命根子”,“只能拿手術刀、不能拿筆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因此,不少同行選擇通過那些承諾能成功發表論文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投稿。

  焦點四:論文“黑仲介”是如何斂財的?

  據調查,一篇SCI國際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發表費”,在數千元至幾十萬元不等,仲介能從中獲取暴利。

  2015年9月,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發佈《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守則》,其中明確了“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並對第三方以提供“語言服務”為名行修改論文之實、代寫代發等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

  記者近日在淘寶網以“SCI論文發表”為關鍵字搜索發現,大量商戶標注了相關業務。一家名為“SCI EI論文學術服務”的商戶頁面顯示有粉絲兩萬名。點選其中標注月成交量23821筆的“SCI論文潤色EI英文潤色代發修改英文文章翻譯潤色核心期刊代發表”一項後,記者就論文發表進行了諮詢。

  店家表示,可以在六個月至一年之內代寫心內科主題論文一篇,並保證在外國SCI期刊上發表,刊物等級由記者自定,收費標準由期刊影響決定,價格3.8萬元至18萬元不等,約2000美元版面費也由記者承擔。需先支付定金1萬元,發表後結清尾款。店家還表示,“我們代寫論文中所有實驗數據全部真實,能顯示實力。”

  在一家名為“中英文醫學之家”的商戶,客服自稱醫學博士,並且是一線醫務工作者,報價是影響因子五分以上的刊物為一分5萬元,2000美元左右版面費自付,並明確告知可以發表在哪個刊物上。對於一篇論文27萬元的價格,客服説,“都是這樣,值得的,會有回報。”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2017年以來,平臺通過主動管控同類風險商品,已攔截如“論文代寫”“期刊代寫”等16個關鍵詞,但還發現有商家通過關鍵詞變異,繞過平臺監管進行發佈。

  焦點五:如何重塑中國學術誠信聲譽?

  施普林格方面向記者表示,“這些被撤銷的論文並不代表和反映中國科研人員所發表的科研成果的整體品質和開拓性成就。”但多位業界人士表示,我國科學誠信聲譽受損是不爭的事實。

  據記者了解,在2015年發生了百餘篇國際論文遭撤稿的事件後,中國科協在《關於BMC撤稿事件的調查報告》中預警了此後可能繼續出現基於相同原因的大規模撤稿風險。這份調研報告指出,多數涉及撤稿作者所在單位未認真開展調查,對事件的嚴重性認識不統一,調查工作不深入,處理較輕,沒有以此為鑒建立相應的措施;只有少數單位對涉事作者作出了取消職稱、職務以及評優評先資格等嚴厲處罰。

  近日,中科協表示,此次涉事論文中接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必須追回,未來5年不得再申報基金,其他的處理由相關作者所在單位自行作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報刊處處長卓宏勇認為,期刊領域存在的問題,期刊本身是末端,人才評價機制往往是源頭。丁香園內容高級經理陳韻醫生認為,論文造假利益鏈條的衍生,正是由於對醫務工作者進行考核過度依賴論文發表。

  2016年7月,人社部發佈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未來基層醫生等專業技術人員評職稱對論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完)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