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吉祥商街開拆!192戶商家全搬離 46戶被妥善安置

2017-05-07 09:19:52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6日,部分商戶已搬到吉祥苑菜市場。6日上午,位於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的吉祥商街開始拆除。在李世芬和不少甸柳新村的老居民看來,吉祥商街的興盛和最終被拆除,都是時代在進步的結果。

濟南吉祥商街開拆!192戶商家全搬離 46戶被妥善安置

6日,工作人員對商鋪進行拆除。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王汗冰 攝

濟南吉祥商街開拆!192戶商家全搬離 46戶被妥善安置

6日,部分商戶已搬到吉祥苑菜市場。

  6日上午,位於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的吉祥商街開始拆除。192戶商家此前已全部搬離,其中有46家在街道協助下,或另租鋪面再起家,或租段櫃檯再經營,又或在轄區找到合適單位再就業。拆違之下,甸柳新村的商戶們依然身有所依……

  有序拆除 13000平方米預計一週全部拆除

  6日上午8點,在霧炮車的配合下,挖掘機開始對吉祥商街進行拆除。因為街道前期動員工作做得透徹,拆違進行得井然有序。

  吉祥商街由東西和南北兩段組成,南起文化東路、北至甸柳中心幼兒園,東起二環東路、西至甸新南路中段,商街總長1100余米,總面積13000平方米,曾經擁有192間商業門頭房,能夠滿足方圓5公里範圍內居民購買生活用品、菜肉糧油的需求。

  甸柳五居居委會主任李世芬是這裡的老住戶,她見證了吉祥商街20多年的滄桑變化。1984年,李世芬搬來甸柳新村小區,“這裡的居民都是建設泉城廣場、拓寬濼源大街和泉城路時候的拆遷居民,我那時才20來歲。”她回憶,甸柳新村作為全市最早的拆遷安置小區,由於建成時間早,商貿配套服務設施並不健全。加之轄區內下崗失業家庭多、困難群眾多,逐步形成了有規模的“馬路市場”。後來全市倡導在居民小區建立十分鐘生活圈,有關部門就在吉祥商街現有位置蓋起了市場大棚。大棚橫跨這條街,一時間賣蔬菜糧油、日用百貨的業戶聚集,極大方便了居民生活,但是市場大棚內臟亂差,十分影響環境面貌。後來,甸柳新村街道為集中整治轄區經營環境,貫徹落實“退路進廳”政策,在沿街建設門頭房,安置流動攤販再就業,規範管理經營市場,就是後來的吉祥商街。

  在李世芬和不少甸柳新村的老居民看來,吉祥商街的興盛和最終被拆除,都是時代在進步的結果。“那時周邊除了它沒有可以買菜買早點的地方,確實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但現在居民購物渠道多了,它的作用不再無可取代,反而阻礙交通的問題逐漸凸顯。”

  “這裡是雙向兩車道,小區車輛多,一早一晚都是居民購物的高峰,堵車嚴重。”居民羅先生説,拆了後人車混行的情況會大大減輕。

  甸柳新村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全部拆完需要一週時間。全部拆除後,將還路還綠於民。

  充分動員 192戶商家僅用了20天全部搬離

  吉祥商街的拆除不僅得到了居民的肯定,也得到了業戶的支援。如何拆得了、拆得穩、拆得好,甸柳街道深刻認識到,動員工作一定要早做、做好。

  自市委、市政府部署拆違拆臨工作後,甸柳新村街道第一時間抽調街道和社區的骨幹力量對吉祥商街門頭店舖進行詳細摸底調查,逐門逐戶、不厭其煩地向業戶宣傳政策、了解需求、深入發動,爭取業戶的理解和支援。

  一名參與過動員工作的社區黨員告訴記者,很多業戶在這裡經營了十幾二十年,很多人出於感情深、客源穩不願搬離。“我們拿著政府文件、報道拆違的報紙跟業戶談,告訴業戶拆違是大勢所趨,反覆做工作後,業戶最終支援拆違,自行搬離。”

  業戶王冬梅説,儘管自己捨不得搬走,但街道連新址都給找好了,自己不搬也過意不去。

  沒有匆匆甩賣,沒有著急上火,吉祥商街業戶的搬離顯得頗為從容。甸柳新村街道4月1日正式下發拆遷通知,給商戶預留出一個多月充足的時間處理貨物、搬遷撤離。同時街道多免除一個月租金,減輕業戶的經濟壓力。令人意外的是,原計劃一個月,僅用了20天192戶商家就已全部自行搬離。

  保障利益 其中有46家業戶“拆有所依”

  郭延偉的父親此前在吉祥商街經營米麵糧油,今年郭延偉剛從父親手裏接過店面,不曾想還沒幾個月就接到了拆遷通知。農村出來的他剛開始有些不知所措,商鋪他暫時租不起,再找便宜的臨街房擔心又遇上違建。就在他一籌莫展時,甸柳街道工作人員主動找到他,説可以幫他租賃轄區的地下農貿市場。“我一聽心裏一下子有了著落,我把店開到地下菜市場後,老客戶們也追了過來,客源沒有流失。”郭延偉的新址在吉祥商街東側的吉祥苑農貿市場,市場人氣旺,收益還算可以。

  像郭延偉一樣得到安置的還有45家。

  甸柳新村街道認為,吉祥商街拆違,既要還路還綠於民、大大提升轄區人居環境,也要綜合施策、最大限度保障廣大商戶的民生利益,絕不“一拆了之”。對生活確有困難和搬遷無去處的部分商戶制定了多套幫扶安置方案。幫助他們協調店面搬進吉祥苑農貿市場、甸柳人防市場;對有些餐飲店不符合進入地下市場標準的,就協調聯繫地上商鋪;對於有些不再想做生意但有就業意願的,街道利用和轄區企業達成的用工協議,對符合條件的優先推薦就業。分類幫扶,一戶一策、一戶多策,讓商戶有更多的選擇,絕不讓他們“二次下崗”。截至目前,除了自行解決出路的業戶外,已搬進吉祥街農貿市場的有7戶,協調附近地上店舖繼續經營的有8戶,提供就業機會的31戶。

  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孔愛華説:“拆違拆臨是民生工程,我們的城市在發展進步,城市規劃、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居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更高了,城市環境當然要更整潔有序。192個商家背後就是192個家庭,對很多家庭來説店舖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商戶支援我們工作,我們也不能讓他們掉在地上。”

 

              熱搜資訊